正文 第一章美國人的共識與分歧
我們國家最具爭議的一些問題,將在隨後的各章中探討。這些探討有助於人們了解美國公民個人的普遍看法、其中的共識與分歧、看法如何轉變或保持不變,以及這些看法與我們國家正在發生的深刻的政治變化是否相一致。
近年來,美國人之間的黨派分歧日趨尖銳、激烈,這一情形與我在白宮時期十分不同。那時,我的提案“獲準率”甚高,常常能夠順利獲得國會通過,而政治上的分歧主要緣於問題本身,而不是議員們的政黨歸屬。作為一個出生於南方的溫和派和退役的職業海軍軍官,我主張保守的財政政策和強大的國防建設,而我對保護人權的承諾,可以說是源於我個人對種族隔離製的了解:它對我的南方故鄉可謂創巨痛深。
到達華盛頓後不久,我便提出了一係列改革聯邦政府體製的立法提案。使我感到吃驚和失望的是,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我的首次立法提案,我不得不尋求共和黨議員帶頭支持。在此後的日子裏,我在國會的支持者始終變換不定,但他們都是在某個具體問題上讚同我的意見的兩黨議員,而我所遇到的最強烈的、與日俱增的反對意見,竟然來自民主黨內的自由派(其原因之一是參議員泰德·肯尼迪想取代我擔任總統)。
如今的華盛頓官場與過去相比,已經完全不同了。近乎每一個問題的爭論都嚴格取決於政黨背景;重大立法決策征求民眾意見的做法,幾乎已成昨日黃花。今天的基本共識,通常是在一種封閉的、受嚴格的政黨紀律約束的決策會議上,由國會遊說者和國會黨團領袖共同達成的。就連美國參議院長期珍視的人際禮貌,也已古風不再了。國會裏的和諧氛圍、協作精神及同事關係日漸衰弱,其部分原因是原教旨主義勢力的崛起及其宗教和政治影響力的增強。
幸運的是,這種僵化與對峙現象尚未在公眾中占據上風。在準備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搜尋了最完善的民意調查資料,以便了解我們民眾意見的共識與分歧的原因和程度。
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我們國家目前在政治上的分化,比人們記憶中的任何時候都更為嚴重。令人質疑的2000年總統選舉以及此後的“紅色”州和“藍色”州的持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都說明了政治分化的趨勢。最近的兩屆總統的支持率和反對率,明顯地反映了政黨意見的分歧。布什總統在民主黨中的個人聲望,比克林頓總統麵臨彈劾時在共和黨中的個人聲望還要低。目前仍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更能說明問題,它所引起的針鋒相對的意見集中在一個問題上:這場戰爭是否進展順利?或者說它是否改善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這些突出的意見分歧,或許可以被視為政黨紛爭而不那麼重要,但是它們對我們國家現在和未來的國際政策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共和黨裏,讚成通過外交途徑而不是軍事行動解決問題的人比率很小,而民主黨人則持相反意見。在反恐方式上,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認為,使用重兵是最好的辦法;而更多的民主黨人認為,當我們國家的安全受到威脅時應該使用我們的武力,但過度采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增加對我國的仇恨,孕育更多的恐怖分子。那麼,解決國際爭端究竟是通過外交途徑好呢,還是訴諸軍事武力好?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尖銳對立、與日俱增的分歧意見,是政黨屬性最準確的表現,而在同性戀婚姻、同性性關係或墮胎等問題上出現的分歧,政黨屬性就不那麼明顯了。
令人欣慰的是,在以下幾個重大問題上美國人的看法非常一致:讚同個人生活中宗教的價值,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實現自己的潛能,認同保護環境的必要性(盡管代價是高昂的),懷疑大企業的誠信,期望聯邦政府加大執法力度遏製色情泛濫。
盡管為數不多,仍有四倍於民主黨人的共和黨人認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法會損害經濟。共和黨中對政府持有信心的人數急劇上升,兩黨在這一方麵幾乎沒有分歧了。美國人也越來越支持政府對窮人提供更多的援助,但是,一個依然存在的差異是,與民主黨人相比,更多的共和黨人認為,窮人過著輕鬆的生活。值得欣慰的是,在美國人中,對窮人的這種偏見正在大幅度減少。
對於各種社會問題,美國人眾說紛紜,觀點迥異,但是許多看法也在改變之中,其中大多數意見對政界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事實上,對於有些問題的爭論,主要表現在情緒方麵,而與讚成和反對的人數多少關係不大。有關墮胎和槍支控製的辯論就是最好的例證,在這兩個問題上,大多數美國人所秉持的意見也沒有對政壇產生什麼影響。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墮胎在任何或多數情況下應該是合法的。僅有六分之一的人認為,任何情況下的墮胎都應該是違法的。這些人雖屬少數,但卻十分激烈、活躍,在國會裏極力擴大自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