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二:鐵血之初 搏擊風暴的蝴蝶(1 / 2)

中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東北、華北、華中盡數淪陷,華南岌岌可危,西北之地早就不聽重慶訓令,形同獨立。眼下隻有重慶方麵隻能靠著先祖篳路藍縷,辛辛苦苦開發的西南崇山峻嶺為屏障,才勉強擋住日軍的機械化洪流,重慶方麵才能苟延殘喘下去。在這種時候,重慶方麵絕對不敢擾亂城市持續,得罪西南的城市居民。

以秦越的才智,自然是明白這些事的,但他心中依然一陣陣抽搐,那天晚上所發生的事再度浮現在腦海中,場景無比清晰,人事曆曆在目。八麵玲瓏的洪瑾,武藝高強的凃一刀,憨厚樸實的斌朗,還有……那擋在他身前的壯碩身形,以及那團惡心的蛔蟲,蠕動著,顫抖著,緩慢地吞噬著武歆的生命。各式各樣的場景在腦海中快速閃現,秦越隻感到靈魂深處有什麼東西被撕裂了一樣,巨大的哀傷和疼痛襲來,讓他渾身都在顫抖。

這時,秦越感到自己握著那隻手腕也在微微抖動,恍惚間,他隱隱覺得自己手中有一隻蝴蝶,正在努力振翅高飛,意圖脫離自己的手掌。

台上的那個軍官還在慷慨陳詞,看得出來,軍隊內部也有懂事的人,知道在什麼地方,麵對什麼人,應該說什麼樣的話。那個軍官從“炎黃出渭河”說起,談道了衛青霍去病馬踏飛燕,逐匈奴萬裏之遙,封狼居胥的風光,也說過了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白骨蔽平原,千裏無雞鳴的慘劇,曆數祖逖、宗澤、嶽飛、陸遊、辛棄疾的光複故土的夙願,一股沉重得有如實質的滄桑之氣回蕩在場中,直撲眼簾,透入心扉,映入靈魂。

那個在當年在渭河平原苦苦掙紮的小部落,一代代先祖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一路戰戰兢兢,薪火相傳,將華夏文明之火帶到今日。其中有過輝煌,也有過衰弱,他身邊有過前輩,也有過晚輩,但那些同路的文明大都已消亡在曆史的長河中,隻留下殘垣斷壁供人留戀。

“同胞們,我們的祖國遭遇過很多次災難,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血雨腥風沒闖過?為什麼我們能走到今日?就是因為每次災難降臨時,總是有人振臂高呼,有人來回奔走,有人浴血沙場,有人毀家紆難,是他們用臂膀護住了中國的曆史和未來,中國從不缺少英雄,曆史也從不辜負英雄,他們的名字已經化為了中國的一部分,現在這個重擔從祖宗的手中交到了我們手中,你們是否願意和他們,和中國並肩站在一起?”

這話說得確實漂亮,震撼人心,最是能鼓動這些學生年輕而熱血的靈魂,連秦越聽了這話,也覺得氣血沸騰。

隻聽那軍官繼續說道:“各位同胞,這次征兵,是以中國遠征軍的名義征兵,所有新兵就將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將中國的軍威傳播到異國遠方,這是前所未有的榮耀之時,犧牲也在所難免,但是——”

軍官目光堅定,掃視全場,肅然道:“緬甸的得失,關係到中國的抗戰全局,不僅僅是因為緬甸是目前國際支援中國抗戰的唯一路上通道。更重要的是,雲南是重慶的屏障,緬甸就是雲南的屏障,緬甸失守,你們的家鄉也要立刻陷入戰火中,重慶也有將暴露在日軍的屠刀之下,所以我們必須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