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噴淋係統由以下部分組成,即噴頭、管道、信號閥、水流指示器、水泵、濕式報警閥、噴淋接合器。啟動噴淋係統噴頭動作的溫度應該是65-71℃。噴淋係統的管道要保持有水狀態,總閥門應常開,一個消防噴淋頭的保護麵積是12.5米2。自動噴淋係統壓力超過80mH2O(恒定給水壓力)為大區,每個大區又分幾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噴頭數不超過800個。
當某個消防栓漏水時,將該立管的總閥門關閉,進行排水和維修處理;維護人員每個季度要檢查一次消防栓內的設備。
防火門是一種活動的防火分隔物,通常安裝在防火牆、前室、走道、樓梯間。防火門主要分為三級。甲級應耐火1.2小時,材質為雙麵薄鋼板中填矽酸鈣板及陶瓷棉,主要用於防火分區的門洞口處;乙級須耐火0.9小時,其構造為厚木板單麵或雙麵釘石棉板及鐵皮,也有將木料經防火浸料處理,主要設在樓梯間、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門洞口處;丙級應耐火0.6小時,主要用作管道井的檢修門。安裝防火門時應注意安裝自動閉門器、安裝防火門開啟固定裝置、安裝電磁門鎖(常閉疏散通道防火門),同時設置雙扇關閉前後步驟順序器、安裝推杆式門鎖,平時要防止地毯或其他物品卡住防火門。
火災自動探測報警設備由探測器、區域報警器和集中報警器組成,有感煙、感溫、光電和可燃氣體探測器等種類。火災自動探測報警設備的安裝使用及養護管理工作應注意以下問題,即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中對適用範圍、環境條件、保護麵積、安裝高度等要求安裝,傳輸線路與強電電纜分開敷設,導線線芯(銅線)截麵不小於0.75厘米2,多芯電纜和單根線芯(銅線)截麵不小於0.2厘米2,供電電源使用消防專用電源,並由經過專門訓練人員負責使用、管理和維護,由專業維修人員維修。火災自動探測報警設備一般常見故障及其檢查辦法是:主電源故障,應檢查輸入電源是否完好,熔絲有無燒斷、接觸不良等情況;備用電源故障,應檢查充電裝置、電池有無損壞,連線有無短路;探測回路故障,應檢查該回路至火災探測器的線路是否完好;誤報火警,應勘察誤報現場有無水蒸氣、粉塵等影響。
消防電梯的安裝應設前室保護,以防煙火侵入井道及轎廂中,轎廂承載力不小於1500千克,內部麵積不小於1.5米×2.0米,以保證容納擔架和數名人員;轎廂內配有通訊聯係、操作控製、事故電源及緊急照明等設施,內部裝修為不燃及難燃材料;井道、機房單獨設置,隔牆為防火牆,門為甲級防火門,底坑有排水設施,頂部有通風設施,井道內不準敷設其他用途電纜,並設專用消防按鈕等。
二、消防工作的重點
防止火災要從平時做起。最大的火災隱患是人們對火災隱患的認識不足。火災發生了,如何將損失降到最小是消防工作的重點。
1.重點消防單位的確定
火災易發部位、發生火災影響全局的部位、重點項目和技術設備、財產集中部位、人員集中部位、村鎮糧食加工廠等是重點消防部位。重點防火單位的防火責任人應是單位正職領導。應該將定期組織消防演練作為工作重點,重點防火單位的室內裝修應使用不燃材料、難燃材料及燃燒時不發出有毒氣體的材料。
2.電氣線路火災的原因及防治
電氣線路火災的原因是短路、超負荷和接觸電阻過大。防止電氣線路火災的重點在選材和安裝方麵。為在短路和過負荷時能及時切斷電源,必須在線路中安裝熔斷器裝置,不可用鋼、鐵絲代替熔絲。選用熔斷器的熔絲時,熔絲的額定電流應與被保護的設備相適應;一般應在電源進線、線路分支和導線截麵改變的地方安裝熔斷器,盡量使每段線路都能得到可靠的保護;照明線路熔絲的額定電流應稍大於實際負荷電流;為避免熔絲熔斷時引起周圍易燃物燃燒,熔斷器不宜裝在具有火災危險的房屋外邊,否則應加密封外殼,並遠離可燃物構件;經常除塵,以保持熔斷器清潔;有爆炸危險的場所,不能安裝一般的熔斷器。電器線路的安裝必須有合格電工人員負責,電線絕緣必須合乎電壓要求。
3.疏散要求
在火災發生時,應堅持救人重於救火的前提,在疏散中首先要了解火場內有無人員被困,若有應首先通過喊話宣傳穩定群眾情緒,要激發人們在火災現場的積極性,阻止脫險人員重返火場。疏散的首要次序是疏散火層以上人員;在疏散中人員較多或能見度較低時,應采用魚貫對列式的方法,若有傷病員和行動不便的人應使用消防電梯,搶救傷員必須爭分奪秒,並要堅持救人重於滅火的原則。人員疏散和物資疏散不可同時在一個安全通道裏進行。對物資疏散的第一任務是疏散可能擴大火災和爆炸的物資。
疏散指導標準有:在疏散樓梯、走道和消防電梯及其前室以及人員密集的場所等部位設置事故照明;在配電室、消防控製室、消防水泵房、自備發電機房等設置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誌應設於走道牆麵及轉角處、樓梯間的門口上方,以及環型走道中,其間距不宜大於20米,距地1.5-1.8米,應寫有“EXIT”的字樣,且為紅色;采用可充電蓄電池作為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燈的電源;供人員疏散用和主要通道上的照明不應低於0.5勒。
4.火場逃生
火場逃生的主要辦法是自救和互救。自救的主要方法是熟悉所處環境,從容選擇逃生方法。火場可選擇的逃生方法有:立即離開危險區域,選擇簡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設備,準備簡易的防護器材,自製簡易救生繩索(切勿跳樓),創造避難場所;火場逃生動作要迅速;注意隨手關閉通道上的門窗;若身上衣服著火,應迅速將衣服脫下;不要輕易乘坐普通電梯。
所在樓層發生火災時,應采用從消防通道到達下麵最近的避難層的方法逃生;處在火災層以上的樓層時,應采用從消防通道到達上麵最近避難層的方法逃生。
三、高層建築物的消防管理
高層建築物的火災危險性突出表現在蔓延快,燃燒猛,逃生難。在建造時考慮到自身的問題,燃燒性性能和耐火極限不能規定得過高,且裝飾材料家具都是高分子材料,火源、電源多,電器線路縱橫交錯,電器設備多,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大。一旦有火災,由於建築物內通道、豎向井多,火勢蔓延得快,不容易撲滅,造成的損失也就很大,而且高層建築物平時人員眾多,層數多,且電源被切斷,逃生不是很容易,疏散搶救也很困難,因此高層建築內不可儲存易燃、易爆和化學物品;應嚴格管理煙、火、電,商鋪、寫字樓和客房不可使用電爐、電熨鬥等電熱器。
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法規是《高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高層建築必須由有關單位的防火責任人組成防火領導小組,設置消防安全機構,配置防火專職幹部,配備專職或義務消防隊,實施自防自救原則,建立以消防控製中心為中心,能監控、組織、指揮整個滅火流程的消防係統,以提高滅火自救能力。
高層建築發生火災後,值班的領導和管理員應親臨一線,首先做的工作是報警,然後組織人員撲滅初期火災,因為高層建築救火的成敗取決於初期火災能否撲滅,而撲滅不可以單純依賴公安消防部門,應依靠高層建築的員工和所有人員。
一旦火災發生又無法控製時,一般做法是先切斷電源;然後利用樓內的分隔裝置,如商場內的防火卷簾門等將事故現場隔斷;組織人員通過緊急通道和疏散樓梯離開。盡量利用建築物內已有的設施,如消防電梯、消防通道、疏散層、擦窗機、室內的疏散陽台、疏散通廊、室內設置的緩降器、救生袋、建築物救生天台等進行安全疏散;利用廣播對建築物內人員進行廣播,告之起火有關信息及安全疏散路線、方法等。當某一層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勢不大時,應先通知著火層及其上一層和下一層的人員疏散;若火勢有發展,則應通知著火層以上人員疏散;先救人後救物資。
高層建築火災中對於難以疏散的物資以及固定的大型機器設備,用噴射霧狀水流設置水幕等方法冷卻,不能用水冷卻的,也可用不燃或難燃材料予以遮蓋;對於易燃液體,可噴射泡沫予以覆蓋;對於忌水漬、煙熏、灰塵汙染的物資,應采取用蓬布等遮蓋的措施進行保護。
四、電梯電氣滅火的注意事項
(1)當電氣設備發生火警時,要盡快斷開總電源開關,切斷電源,以防止火勢蔓延和滅火時造成觸電事故。
(2)電氣設備的滅火要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和幹粉等不導電滅火器材,既可防止觸電危險,又不會損壞電器設備。
(3)滅火時,滅火人員不可使身體以及手持的滅火工具觸及導線和電氣設備,以防觸電。
11.3停車場物業管理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車輛的使用逐年增多,車輛多了給物業管理帶來新的問題,停車場物業該如何管理成了物業管理公司麵臨的一個新課題。
停車場的管理:
停車場分地上車場和地下停車庫兩大類,其管理重點如下。
1.停車場內車位劃分要明確
為安全有序地停放車輛,避免亂停、亂放機動車現象,停車場內應用白線框明確劃分各機動車的停車車位。停車車位還應分固定車位和非固定車位、大車車位和小車車位。車主必須按要求使用車位。需經常停放在物業區域內的機動車應到機動車管理部門(通常由保安部門兼管)辦理有償使用手續,同時持有該部門所發停車證;非固定的外來車輛及臨時停放的車輛也應有償使用被指定的停車位。
2.停車場內的標示要清楚
為便於管理,停車場一般隻設一個進口和出口,進、出口標識一定要明確,場內行駛路線要用扶欄、標示牌、地下白線箭頭等指示清楚。
3.進出停車場管理要嚴格
車輛進停車場要有專人驗證發牌並作登記,駛離停車場時要驗證收牌,對外來車輛要及時收費。在車輛進出高峰期間,管理人員還要做好現場的機動車引導、行駛、停放與疏散工作。
4.車輛防盜和防損壞措施要得力
為避免車輛在場內被盜和被撞等事件的發生,一方麵管理人員要加強對車輛進入的登記與車況的檢查,實行24小時值班製度和定期(如每15分鍾)巡查製度;有專人24小時看管停車場或采用電子監控手段進行不間斷監視,勸阻、製止任何損害停放車輛的行為。另一方麵要教育、提醒車主在停車場內服從管理人員的指揮與安排,減速行駛,注意安全,按規定車位停放車輛;還要提醒車主離開時鎖好車門,並將防盜係統調製到警備狀態,貴重物品要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