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吳越爭霸的大背景 十、越王稱霸(1 / 2)

第一章吳越爭霸的大背景 十、越王稱霸

伍子胥死後,伯嚭主宰了吳國的內政,吳國的政治越來越腐敗。公元前482年,夫差與魯、晉等國諸候到黃池(今河南商丘)會盟。勾踐趁吳國空虛,決心出兵攻吳。

勾踐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號召百姓,說:“我不需要那單槍匹馬的勇氣,我要的是萬眾一心,同進同退。奮勇向前時想到國家的賞賜,畏縮後退時想到軍令的刑罰;如果前進的時候不出力不聽指揮,敗退了卻不知羞恥,這樣就會受到應有的刑罰。”

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鬥誌昂揚,互相鼓勵。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說:“還有誰像我們的國君能這樣體恤百姓呀,能不為他去拚死殺敵嗎?”

越國的軍隊打敗了留守的吳國軍隊,吳國的太子在戰鬥中戰死。接著越軍很快攻占了吳都。而此時的吳王夫差,正在齊國舉行各諸侯國的會盟大會。公元前418年,夫差兩次打敗齊國,這標誌著吳國已經有實力同中原的諸侯大國一爭高下了。

夫差一心想成為齊桓公、晉文公那樣天下的霸主,在打敗齊國之後,就想仿效齊桓公那樣召集各國諸侯,成為公認的盟主,於是決定在齊國的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舉辦諸侯大會。

公元前482年,魯哀公、晉定公等各國諸侯齊聚黃池,為了顯示吳國的實力,夫差傾舉國精兵北上。但是,就在吳王夫差即將登上成功的頂峰的時候,形勢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臨到會盟的那一天,麵對聚集一堂的各國諸侯、大臣,吳王夫差雖然仍是一副強硬的表情,但是在故作鎮定的外表下卻是掩蓋不住的慌張。

晉國君臣看到夫差滿腹心事是樣子,料定吳國國內有變,堅持不肯讓步,不承認吳的盟主地位。兩國一直爭執到天黑,結果夫差不得不把盟主的地位讓給晉國。

原來夫差已經秘密接到吳國首都故蘇被越軍攻陷的消息。

夫差草草結束了他期待以久的會盟大會,率兵從齊國返回。吳國士兵遠道回來,人馬都非常疲乏,而且麵對的越國軍兌都是經過多年訓練的,士氣旺盛。吳、越兩軍一交戰,吳軍被打得大敗。

夫差無可奈何,隻得接受現實,忍氣吞聲地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和範蠡等大臣商議,認為此時吳國還有一定的力量,就決定暫時答應講和,然後帶越軍退出了吳國。

四年後,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再次發兵攻打吳國。吳國在先前的與齊國、晉國作戰中,已經號盡了自己的國力,人民疲憊不堪,精兵強將也損傷殆盡。所以,越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三戰連捷,很快就兵臨故蘇城下。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後,終於攻進了故蘇。夫差被圍困在姑蘇台上,派人向勾踐求和。以前在會稽山下發生的一幕又重新上演,隻不過,夫差和勾踐的位置已徹底轉變。

吳國求和的使臣赤裸著上身,雙膝跪地,膝行至勾踐麵前,懇求越王能夠像夫差那樣,赦免夫差的罪過。勾踐有些不忍心,而範蠡說:“會稽山的那件事,是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而夫差不取,以致有今天的結局。今天上天把吳國賜給了大王,大王不取,也一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難道大王希望再次經曆會稽山上的困境嗎?”

越兵重新開始猛攻。吳國的使臣苦著回去報信。勾踐還是不忍心要了夫差的性命,就派人對夫差說:“我會將吳王安置在甬的東方,作百戶人家的封君。”吳王夫差謝絕了,“我已經老了,不能再侍奉什麼君王。”說完拔劍自殺。自殺時,他用衣服遮住了臉,說:“我沒有臉麵去見伍子胥。”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坐在夫差原來坐的朝堂裏。範蠡、文種和別的官員都來朝見他。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裏等著受封,他還心存幻想,認為自己曾經幫了勾踐不少忙,勾踐能夠對他網開一麵。

勾踐對伯嚭說:“你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勾踐滅了吳國,又帶著大軍渡過淮河,將淮水上遊的土地送給楚國,將吳國所吞並的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將泗水以東百裏的土地給魯國。越國的兵馬橫行在江淮一帶,通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