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型動力裝甲去年的產量為14000部,今年則必須提升到500000部。我們已經將動員所有的產能,優先生產這種武器,但是仍然得進行一些簡化工藝方麵的改進。”
總裝備部年度報告第174頁。
肖勇看著那架神勇的攻擊機,晃了晃機翼飛過海灘,似乎在向工兵們致意。
他從來不喜歡這些招搖的美國人,不過今天例外。他也抬起探雷鏟晃了晃。這柄長刃在漫天照明彈的映襯下燁燁生輝。
運載更多裝甲工兵的衝鋒舟,直接衝上了海灘。穿著動力甲的戰士們,直接穿過坑坑窪窪的通道湧向敵人沿岸碉堡帶,這裏的碉堡群,已然都被24小時來,不間斷的各種火力鏟幹淨了,但是工兵們還得在廢墟中炸出一條通道,好讓後續上來的坦克開出這片灘頭。他們的任務大致如此,接下來的事,好像就和他們沒關係了;盡管指揮部越來越注意到,動力甲在其他戰鬥領域的作用,但是就本分而言,他們仍然隻是工程兵。
436型動力甲,其實是一件燈塔棄之不用的早期武器的縮水版,去掉了原有的小型渦輪發動機,而改用燃料電池驅動,其動力也很維持長時間作戰。
工兵們幹的正歡的時候,大量的直升機已經飛過工兵們的上方,飛機載著的是空中突擊旅,他們向敵人更加縱深的地域突擊。目標是摧毀敵人藏在第二道防線的巡航導彈發射陣地,那是可能威脅到海麵大型軍艦的火力。當然在指揮部的預估中,這次垂直打擊,勢必導致燈塔整個防禦的總崩潰,指揮樂觀地認為,作戰一方,很難承受腹背受敵的絕對劣勢,一定會不戰自亂。
應該說,指揮部的參謀們,太缺少進攻的經驗(戰線總是在後撤),而且想當然地將燈塔的部隊獄人類軍隊做類比,人類軍隊在極端不利的態勢中,很容易會趨向於瓦解。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燈塔的機械大軍,並不存在精神層麵垮掉的那個臨界點。
它們可以徹底盲從地投入必死的戰場,直到被摧毀。這期間,對手不會因為氣焰占據優勢,而討到半點便宜。
所有六個登陸場的進攻,都如同肖勇所在的灘頭一樣,有條不紊地展開著,但是決定性力量還沒到來。
那些坦克登陸艦正在靠近。
第一艘野牛氣墊艇衝上岸灘,免不了被遺漏的地雷炸壞了幾處橡膠圍裙,但是,第一輛坦克終於從氣墊船裏緩緩開了出來。
這輛坦克將形成這個橋頭堡的一個強大支撐點,用它的火力和信息能力,支援這裏的步兵,同時等待後續裝甲部隊上岸。
車長許許慎舟,迅速占據了距離海灘120米的一個有利位置。一座被激光製導炸彈掀掉了頂部的掩體。燈塔的碉堡全都為馬克IV這樣的裝備而設計,所以異常高大,也非常適合坦克隱藏。當然許慎舟選擇陣地時,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視野和射界,通訊對它而言更為重要,所以他選擇了這處沒有頂部的碉堡,有利於他接受各種信息,以及收發無人機。
停車穩當後,他從炮塔後方,依次釋放出6架垂直起飛的無人機。
不是所有的無人機都擔負偵察,這其中隻一架裝備有光學傳感器,用來觀察戰場,其餘隻裝備了共形雷達,把它們撒出去,主要擔任警戒任務。
這輛主戰坦克的正麵裝甲,足夠抵禦敵人的火力,需要防範的是類似標槍這樣的攻頂武器;防禦無人機群,可以及時發現,並防禦這類導彈。當然如果敵人有心,可以通過無人機蜂擁的位置,大致猜到坦克就在下麵不遠處。
偵察無人機迅速向前飛行了2公裏,搜索到,正在村落廢墟後麵集結的敵人裝甲獵手。它們不敢從起伏地麵後麵冒出來,那樣的距離發射導彈有些勉強。
許慎舟迅速指示目標,並呼叫炮火支援。在這場戰爭中,坦克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兵器,而是一件多任務平台,可以擔負火力支撐\突擊\觀察\偵察載具\信息分發等很多工作。
他將頂部自動武器站的工況調為:“自動”,武器戰頂部毫米波雷達將進行對空掃描,並指揮那些防禦無人機。這部雷達探測距離視發動機分配的功率率大小而定,最遠距離,可探測15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