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村,原劉暢軍大營。
短短的一日內,這座大營就換了主人,營中大量的軍械物資與劫掠而來的財物自然也就歸屬了滎陽軍。
對於繳獲的一切物資,滎陽軍各部沒有私占的習慣。
也不能說這是一種習慣,李峻在掌兵伊始就定下了這條軍規。因此,沒有人想要去占為己有,也沒有人敢去違反這個軍規。
作為軍中的主簿,何裕對集中上來的財物進行登記造冊後,按照主將郭誦的命令分出了一部分,用以對傷亡將士的撫恤,其餘的則要全部裝車帶到梁州,交由武威軍的大庫統一調配。
當下,郭誦部雖然依舊用著滎陽軍的稱號,但包括趙固所領的兵馬在內,大家都知道自己應該稱為武威軍了。
因為,等到所有人離開這座軍營後,滎陽再也不屬於朝廷,未來的很長時間裏都會被漢國占據,殘破不堪的晉帝國中將再也沒有滎陽軍。
“李瑰,你坐鎮中軍,帶領大軍護送軍需先行,耿稚與商望領兵隨我壓後,防止兗州的石勒率兵追襲。”
大帳內,郭誦對屬下做出了行軍的安排。
隨後,他對趙固笑道:“趙大哥,煩勞您也領兵隨我一起同行,我許久沒有與趙大哥說說話了,咱們一起走,也能多聊一些。”
畢竟,趙固的兵馬不是滎陽軍,無論從軍規的約束還是個人的戰力,他們都不能與滎陽軍同日而語,尤其是在軍規的執行力上,更讓郭誦放心不下。
眼下,如果趙固的軍卒不遵軍規,郭誦無法對他們施以軍法,隻能交由趙固來處置,而這勢必會造成兩邊人的對立。
故此,郭誦想要在進入梁州前將趙固的兵馬看住,免得他們在行軍的途中犯下不法之事。能約束那些軍卒的隻有趙固,而當下能讓趙固聽得勸的人也隻有自己。
所以,郭誦將領兵大權交給了李瑰,自己與趙固一同殿後,如此既能抵禦來敵的追擊,也能有效地控製住趙固軍,一同順利地抵達梁州。
至於趙固軍到了梁州後的安排,郭誦覺得自己無需多慮,二郎必定會處理好這些軍卒,也應該會分拆了趙固這五千步騎。
其實,趙固也能看出郭誦的意圖,他對此並不介意,反倒覺得這種顧慮很有必要。
趙固清楚自己這些屬下的德行,若是真犯了軍規,又或是與滎陽軍卒發生了摩擦,自己是可以殺一儆百,但這其中必然會產生隔閡,到時為難的就是自己了。
既然郭誦提出了這一要求,趙固自然不會反對,笑著回道:“郭將軍為主將,主將之言便是軍令,趙固定當領命。”
“哈哈...”
郭誦笑了起來,擺手道:“我的兄長,您可別這樣說,如此的話就是在嘲弄郭誦了。”
說了幾句玩笑話後,郭誦又對具體的行軍路線和細節做了安排,大家也便返回了各自的營中。
趙固軍的營盤在軍營的西側,屬下們見主將返回軍帳,紛紛聚了過來,問詢前往梁州一事。
當眾人聽說自己的兵馬要殿後做防時,一名屬將略有不滿地說道:“將軍,為何要讓咱們留下殿後呢?那些金銀沒見分給將軍毫厘,拚命的事卻想起了咱們弟兄。”
這些屬下跟隨趙固多年,也算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私下裏的言語並沒有太多的忌諱,說起話來也是隨意。
趙固聞言,皺了一下眉頭,隨即擺手笑道:“莫要如此說,今時不同往日,咱們既然要入武威軍,就要按照人家的規矩行事,他們自己的部將不是也沒有分得一金一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