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峻也借此時機,在酒宴期間與賈疋等人商談了今後迎敵的事宜。
隨後,王瑚與夫人穆仙兒一同到巴東郡任職,與其隨行的則是李峻幫他挑選好的幾名文官,用以輔助王瑚處理巴東郡的民情事項。
至於從滎陽帶回來的十幾萬百姓,漢中郡太守李澈與軍司馬周靖都做過了安排,皆是向州內各處安置,並登記造冊,分配了可耕種的農田,同時也將一部分人安置去了遝中。
另外,州府依舊按照之前的做法,對這些百姓進行了分類。可入軍籍的便送入定武軍中操練,有手藝的便送到官營的作坊裏做事,賺取上工的錢糧,而那些女子也並非要閑置在家。
除了耕種農田外,梁州內的多數女子都種桑養蠶,再由裴瓔所負責的織坊來教授她們做坯綢,裴瓔更是將裴錦與蜀錦相結合,織出了更為精美的錦緞。
如此一來,雖是大災之年,整個梁州境內的百姓卻是吃穿不愁,並在武威軍的守護下,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不過,近段時間,身為梁州刺史的李峻過得卻不安穩,每日看著裴瓔的白眼,他總是覺得心裏惶惶然。
也難怪遭人白眼,身為正妻的裴瓔至今沒有身孕,而側室宋褘卻已到臨盆,這讓裴瓔多少有些難堪,對夫君甩上幾個白眼也就在所難免了。
“瓔兒,你這是又要到哪裏去呀?”看著收拾包裹的裴瓔,李峻皺眉地問道。
裴瓔轉過頭,望著有些可憐巴巴的郎君,笑道:“使君,下官要去趟府衙,有些公務尚要處理,過幾日就回來。”
李峻上前摟住妻子,討好道:“一點公務而已,如何還要離家幾日呀?要不我也陪你一起去吧?”
裴瓔抿嘴笑道:“下官的府衙後便是作坊,其後更是織娘們的住所,使君去了恐有不便,一不小心的,再將府中多個妾室就不好了。”
李峻將頭貼在裴瓔的後背處,雙手環抱在前,笑道:“瞎說了啊!如何還敢嘲弄起上官了,罰你親我一下。”
裴瓔被李峻摟得緊,又被他的雙手不停地撫弄著,不由地嬌笑了起來。
“好啦!二郎,是有一批新錦在做校驗,妾身要盯著些,最多兩日便回來了。”裴瓔轉過身,捧起李峻的臉,親吻了一下後,笑道:“你呀!哪裏像個刺史?又哪有個大將軍的樣子?都要做爹爹的人了,還這般孩子氣。”
聽裴瓔如此說,李峻先是尷尬地笑了一下,隨即便將熱吻迎了上去。
當下,裴瓔並非隻是使君府裏的當家主母,她還擔任了梁州草塘錦署的錦官,專門負責梁州境內的織造一事。
舉賢不避親,專業的事必須要讓專業的人來做,官員也並非隻有男子才能擔當,這就是李峻將織造一事交給裴瓔來管理的原因。
原本,漢中郡並無錦署。
李峻為了能將織錦發展起來,早早就謀劃了此事,並讓李澈在南鄭城中尋了一處地方,設立了錦署。
錦署位於城南門內迤東一帶。
早年間,那裏是一塊荒辟之地,有積水一池,約有五六畝之大,街巷雨水皆積注池內,使其終年不沽,又因水池周邊寬闊,細草如茵,故名草塘。
草塘周圍多有古柳環繞,翠竹叢生,紅蓼花開,白鵝淺遊。其南岸右側有舊寺一座,因已荒廢,也便就此基礎上改為了錦署的官衙。
另外,寺廟的禪院也經過修繕與擴張後,成為了錦署的織造坊,更在周圍建了房舍,以供織娘極其家人們居住。
如今,荒塘完全變了模樣。
每日的清晨薄暮,附近人家中的炊煙嫋嫋,池中水麵上也是輕煙薄霧,微風飄散於竹柳枝頭花草間,竟有了江南水鄉的神韻。
裴瓔在揚州住過一段時間,看到這裏的第一眼便滿心喜歡,也對夫君的用心安排感到溫暖無比。
“署令,這是新織染的小樣,您看一下。”署丞劉凝之見裴瓔走進府衙,趕忙將手中的樣品遞給裴瓔。
雖然錦署是新增設的衙門,但官職與人員配備也是齊全,除了裴瓔這個署令是州府衙門任命外,署衙中的其他人員皆由裴瓔自行挑選。
劉凝之為人處事沉穩機智,又是武都郡太守劉沈之女,更與郭誦有著說不清的關係。故此,裴瓔便讓她到自己的身邊幫忙,擔任了署丞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