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時期,宋室萌發過變法念頭,起用的大臣大都有變法傾向,可惜,舊臣的嫡係把持了通訊渠道,扣押了範仲淹等人的革新奏折,結果,劉娥時期在革新變法方麵沒有特別作為。後來,他們重用的大臣的嫡係控製了宋室通訊渠道,使王安石的變法上通下達,形成了一個局麵。
劉娥曾經也動過稱帝的念頭。一次,她問參事魯宗道:“唐武後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劉娥聽了,沉默不語。有些庸臣試圖向劉娥獻媚取寵,例如,方仲弓奏表上疏,請劉娥像武則天那樣建立劉氏宗廟。一開始,劉娥飄飄然,卻有些猶豫不決,跟老臣商量,才放棄了這個念頭。後來,程琳獻上武後臨朝圖,稱劉娥為當代武則天。劉娥立刻把圖拋在地上,嗬斥道:“我不能對不起先輩!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則天第二!”
輔佐聖主獲得善終
仁宗的親生母親李氏去世時,劉娥準備按照宮人(李氏是劉娥的侍從)等級送葬。知情老臣極力諫說,李氏為真母,當用一品厚禮。劉娥大怒,吼道:“休想拆散我們母子!”老臣表示,不用一品厚禮,願以死說明真相。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宮闈風雲幾乎釀成宮廷政變。經過反複心理鬥爭,劉娥終於覺悟,同意以一品厚禮送葬,自己能否繼續當皇後,任憑發落。老臣們看見劉娥能以大局為重和戰勝自己的權欲,深受感動,對她敬重起來,不但支持她繼續當皇後和垂簾聽政,而且甘心為她保密。宮裏有些人挑釁議論:“李氏不過是個宮人,為何享有一品厚禮?如何要我等守法清廉?”那些老臣幫助劉娥說:“李氏為皇上立過大功,你等有何功勞?”劉娥終於平安地渡過了這場危機,地位愈加鞏固了,跟仁宗一直保持了母子無間的親密關係。
道明二年二月,劉娥突發重病,臥床不起。劉娥去世前,仁宗一直在左右守候。劉娥死後,仁宗痛不欲生。仁宗剛剛擺脫了悲痛,一些舊臣便把仁宗的身世真相告訴了仁宗,仁宗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侍從李氏、自己是個出身卑賤的人。他痛哭數日,下詔自譴,追認李氏為皇太後,欲罷劉娥皇後之位。然而,當他來祭奠生母李氏時,看到李氏穿著皇太後的冠服,臉色如生時一樣,身體以水銀浸著,所以身體不腐。仁宗皇帝才寬了心。想到劉娥對自己的培養、對父親的愛,以及劉娥對大宋帝國所做的貢獻的時候,仁宗不但理解和原諒了劉娥,而且從心裏把劉娥當作親生母親看待,對劉娥的家人像對自己的一樣。他同時重新安葬了兩個母親,把“雙鳳戲龍”化為“雙母育子”,史稱“明肅(劉娥)莊懿(李氏)之事”。
劉娥去世後,她在位時期的政策得到延續,以至於繼承者仁宗被史書稱為“聖主”。他能做到這些,也多虧了劉娥時期起用的大臣。比如,仁宗曾經想冊立嬌豔嫵媚的張美人為皇後,廢除郭氏,劉娥阻止了他。劉娥去世後,仁宗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了,甚至默許張美人派奸醫借看病毒死了郭氏,弄得朝廷頓時腐敗衍生。這時候,劉娥時期起用的大臣範仲淹出來陳述利害,仁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罷了張美人,厚葬郭氏,追認為後。隨後,仁宗按照劉娥的做法,重用範仲淹等人,從此再沒有犯過大錯,政府保持了清廉和號令嚴明。
也許是因為劉娥很喜歡文學藝術,真宗和仁宗重用的文武大臣及其往來友朋,幾乎個個都是文學大匠,他們的詩句至今廣為流傳:
範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和“酒未到,先成淚”;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張升:“多少六朝興亡事,盡入漁樵閑話”;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和“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歐陽修:“庭園深深深幾許”和“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等等,都是當時的流行名句和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至今還被經常引用。
沒有聖後劉娥,哪有聖主仁宗!劉娥不是完人,也有利欲熏心和聽不進忠言的時候,有愛也有嫉妒、有善也有惡,但史籍對她的評語是“恩威皆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