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敗東路軍後,蕭太後全力對付西路軍,她命令耶律斜軫迎戰潘、楊大軍,使潘美屢吃敗仗。潘美為了陷害楊繼業,反而迫使他進攻朔州,並假惺惺地表示將在城南陳家穀口接應。楊繼業無奈,隻得負氣出擊。誰知,正中蕭太後的圈套。當楊繼業與耶律斜軫相遇時,遼軍剛一交戰便佯裝敗走,楊繼業不知蕭太後早已令耶律斜軫設下了伏兵,便揮師急進。遼軍伏兵四起,耶律斜軫又殺了回馬槍,楊繼業抵擋不住,隻得率眾後退。潘美先聞楊繼業取勝,便欲出兵爭功,繼而又聽到他敗退的消息,便置之不顧,率兵先撤了。楊繼業孤軍奮戰,自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時分,退至陳家穀口,不見援兵,隻得率部苦戰,無奈寡不敵眾,突圍不成。楊繼業先命部下各尋生路,不必戀戰,但部下全不為所動,誓與他同生共死。結果,楊繼業所率將士全部壯烈殉難。楊繼業坐騎中箭,翻落馬下,被遼將蕭撻覽、耶律奚底等擒獲。楊繼業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自從北漢至大宋王朝,滿門忠烈。他受命鎮守邊關,威震敵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稱“楊無敵”。當年雁門關大捷,槍挑大遼國駙馬蕭多羅,何等威風凜凜!可歎此一戰,既遭計中伏,又缺少支援,一代名將成為階下囚,楊繼業淒苦悲涼之心,萬念俱焚,絕食三日,壯烈殉國。楊繼業的死,對於宋王朝的刺激尤其深刻,蕭太後的豐采英姿令宋朝上下刮目相看。幽雲大戰,蕭太後大顯神威,全線告捷,使宋王朝從此放棄了收複幽雲的打算,也從此一改對遼國的進攻戰略。自此之後,幽雲之地的烽火暫告平息,蕭太後為了大遼國的利益,卻從不停止對北宋的進攻。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兵馬南下,大多都是蕭太後親自披堅執銳,親臨前線。由於她的這種一貫作風,使蕭太後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以武功卓絕著稱的後妃。
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蕭綽偕同耶律隆緒、韓德讓率兵20萬又一次大舉南下,一路過關斬將,連敗宋軍,十一月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城下。宋廷大震,宋真宗趙恒立即禦駕親征,趙恒的親征使澶州軍民士氣大振。遼兵卻因前鋒大將蕭撻凜被宋軍床子弩射死,士氣受挫。蕭綽與韓德讓等權衡再三,決定和談,於是雙方商定: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隆緒稱趙恒為兄,趙恒稱蕭綽為叔母;宋每年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稱作“歲幣”;雙方罷兵,各守舊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從此,正式形成了遼、宋北南對峙的態勢,雙方結束了為此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了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這使得蕭綽的功業更為遼人所景仰。即使在宋朝,她也成為一個傳奇。
統和二十六年十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綽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綽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綽因病逝於行宮,享年5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