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是個聰明人,他從義父、義母的交談中,聽出了是義父懷疑朱元璋把得來的財物占為己有,馬氏很了解丈夫,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從來不搶百姓的財物,從戰場得來的戰利品都分給手下的將士,自己從來不私藏什麼珠寶。但她也知道現在過的是寄人籬下的生活,應該委曲求全,於是她便瞞著丈夫,經常把自己的金銀首飾送給郭大元帥和張夫人,假說是朱元璋讓她孝敬大帥夫妻的。這樣,朱元璋才得以平安無事。元順帝至正十五年,郭子興病死,朱元璋成了義軍元帥,繼續抗元的大業。朱元璋率軍南征北戰,掃平了其他起義軍,攻下了元都,統一了中國。朱元璋即皇帝位,是為明太祖。同時馬氏被冊立為皇後。
家之賢妻國之良相
攻下元都北京後,朱元璋的部下搜羅來元宮中大批的珍寶玩物,運到應天府,晉獻給明太祖。明太祖想自己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小子開始,十多年時間就成了富擁天下的皇帝,眼下又擁有如此眾多的寶物,自是喜不勝收,忙叫來馬皇後一同玩賞。誰知馬皇後見了,卻不屑一顧地說:“元朝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而不能保住國家,陛下不是自有寶物,要這些做什麼呢?”明太祖聞言一怔,喃喃道:“朕知皇後說的是以賢士為寶物啊!”
馬皇後見皇夫醒悟,忙拜賀道:“陛下有此寶物可得天下,臣妾恭賀陛下!妾與陛下起於貧賤,今貴為帝後,最怕生出驕縱奢侈,危亡起於細微,願陛下以賢士為寶物!”此後,性情自負而多疑的明太祖,之所以在打下江山後還能任用賢臣,不能不說與馬皇後的勸導有關。
馬皇後不但勸皇夫以賢德治國,自己也以賢德勤治後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導後宮嬪妃節儉仁慈的風尚。馬皇後喜讀古代史書,也常用古訓來教導別人,她認為宋代多賢後,因此命女史官摘錄她們的言行家法,用來傳示後宮眾嬪妃,有人感慨道:“宋代的皇後也太過於仁厚了!”馬皇後正色道:“過於仁厚,不比刻薄好麼?”眾人無話可說。
明太祖的衣履飲食,馬皇後都親自料理省視,而她自己則布衣淡食,極其儉樸,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丟棄,常要補好再穿,雖然位居極貴,但她決不忘記貧賤時和戰爭年代養成的好習慣。對妃嬪宮人的子女,她卻一點也不小器,都派給了豐厚的生活待遇;對宮中下人她也關心備至,常送些衣物食品,以示體恤;每逢文武官員夫人入朝,她都忘不了送些禮品,並與她們寒喧交談,就像對待家人一樣。這樣一來,宮廷內外的人對馬皇後都十分尊敬。明太祖也盛讚她道:“賢後可與當年唐太宗的長孫皇後相比,毫不遜色!”馬皇後回答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同貧賤的妾身,願也勿忘同艱難的群臣。妾隻求無愧於心,哪裏敢與賢德的長孫皇後相比呀!”她不但自己謙和崇賢,而且時時不忘提醒大功告成的皇夫,真不愧為一個精心佐夫治國的好皇後。
馬皇後深知忠臣賢士對朝廷的重要性,因而十分注意以一個女性的細心來關心他們。每日早朝議事,若事情較多就常常要延續至晌午,這時奏事官吏按慣例就在殿廷上用午餐。一天,馬皇後命宦官取來奏事官吏午餐的菜肴品嚐,她覺得味道欠佳,隨即向明太祖建議:“人主奉宜薄,而養賢宜厚,否則怎能籠絡賢德之士!”明太祖深以為然,就下令管理膳食的光祿寺卿改善官員們工作午餐的品質。雖是一樁小事,卻使官員們十分感激馬皇後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當然也就更加盡力於朝廷。
一次,明太祖巡視太學回宮後,馬皇後關切地問:“太學有多少生徒?”太祖說有數千。馬皇後又問道:“人才可謂眾多,可他們有朝廷供給食用,而他們的妻子兒女誰來供養呢?”太學生是朝廷培養的一批有才之士,他們在太學中學習期間,一應生活用度均由朝廷供給,但沒有另外的俸銀,他們的家人由誰供養,這問題過去倒是沒有哪個朝廷顧及過。經由馬皇後一提起,也引起了明太祖的重視,於是詔令特設“紅板倉”,貯積糧食,賜給太學生家屬,太學生從此無後顧之憂,一心治學,成為日後的棟梁之材。
馬皇後不但有賢德,而且有才能,她廣讀經史,學問淵博,太祖所有的劄記,都由她親自執筆記下。每當太祖有所感慨和言論,她都仔細地記錄下來,無論事態如何複雜,均能安排得條理分明,毫無疏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