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 明太祖朱元璋皇後馬氏(3 / 3)

明太祖為了報答馬皇後的美德與佐治之功,數次提議賜予皇後族人以高官厚祿,馬皇後總是堅決謝絕,她說:“外戚幹政,易亂朝綱,官職恩賜外家,實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雖然也享受高爵厚賜,但一般不授以高職,嚴禁幹預政事,這規矩就是馬皇後訂下來的。

鑒於漢、唐兩代的禍亂,多由宦官參政而引起,善於以史為鏡的馬皇後特別在這方麵給明太祖出了主意。因此,明朝廷嚴格規定,內臣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職,不得著外臣冠服,不得與外廷諸司有文書往來,並在宮門前豎下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如此一來,杜絕了宦官亂政之弊。

勤政愛民操勞致死

明太祖朱元璋起於貧賤,生世坎坷,因而,表麵上雖然睿智英明,豁達神武,但骨子裏卻藏著猜忌和苛刻。幸而身旁有一個仁慈寬厚的馬皇後,常常遇事勸諫,減少了不少刑戮,挽救了無數的無辜受疑者,赦免太學士宋濂就是一個典型。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明文人學士,明代開國時的許多典章製度、禮樂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被明太祖尊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他曾經輔佐明太祖19年,做過太子朱標的教師,給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也算是一個有功之臣了。朱元璋真是殺人紅了眼,這一天又借口宋濂謀反,要處死宋濂。朱標一聽非常難過,就親自到父親麵前給宋濂求情。朱元璋很不高興,臉色一沉說:“等你將來當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標見求情不準,又覺得愧對自己的老師,竟去投水自殺。幸虧被一個老太監及時發現,這才保住了一條性命。晚飯的時候,朱元璋和馬皇後同桌進餐。馬皇後臉色抑鬱,滿臉愁容,朱元璋關心地問她是否身體欠安。馬皇後輕輕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老百姓家請個教師,還要讓兒子一輩子尊敬他,更何況我們帝王之家呀?而你卻無緣無故地要殺宋濂!我們沒有按照教師的禮節來對待他,我感到心裏非常難過,因此,這飯也吃不下去。”馬皇後說著說著,兩隻眼裏滾下一串串傷心的淚珠兒。朱元璋也放下了筷子,沉思了半天,覺得自己這樣做確實對不住那些為自己效力的忠臣們。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據說浦江有一個鄭謙,家族和睦,十代同堂,當地人都稱他家是“義門”,郡守也表彰他們家族的和睦融洽,賜予一塊“天下第一家”的匾額。明太祖聽說此事後,頗感興趣,特意把鄭謙召到京城相見,問他家中人口共有多少,鄭謙回答說:“一千有餘。”明太祖讚歎說:“一千多人同居共食,同心合力,世所罕有,確實是天下第一家啊!”於是賜給了他豐厚的禮品讓他回去。

馬皇後在屏後聽了他們的對話,心有不安,連忙傳話給明太祖:“陛下當初一人舉事,尚得天下;鄭謙家千餘人,倘若舉事,不是太容易了嗎!”明太祖不免為之一驚,急命中官再召鄭謙,問他道:“你治理家族,也有什麼方法可循麼?”鄭謙回答說;“沒有別的,隻是不聽妻子的話罷了。”明太祖聽了釋然一笑,不再追究,安心地放他回家了。這一次,明太祖雖然沒有完全接受馬皇後的意見,卻又恰恰表現出他對馬皇後的重視,他認為自己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妻子的輔佐,既然鄭謙從不聽從妻子的話,便認定他成不了大氣候。

馬皇後雖說人在深宮,但卻也是整日操勞,日夜為國家大事勞神費心。幾年之後,馬皇後病倒了,朱元璋和大臣們都心急如焚,四處訪名醫,求仙藥,盼望皇後的玉體能早日康複。但馬皇後深知丈夫的缺點,她知道,如果給自己看病的醫生不能把自己的病治好,朱元璋一定會重重地懲罰他們,所以,他從來不讓任何醫生給自己看病,也不吃任何藥,無論朱元璋怎樣勸說,馬皇後就是不聽。她寧願自己病死,也不讓一個好人受到冤枉。馬皇後不求醫,不吃藥,病情很快就惡化了。洪武十五年,這位賢惠善良的皇後離開了人間,死時才51歲。

明太祖失去了同甘共苦的結發妻子,也失去了他得力的助手,悲痛之情,無以言表。為了永遠追念可敬可愛的馬皇後,明太祖竟然決定不再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