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後所能采取的唯一辦法是盡可能拖延時日。2月1日,她召開禦前會議,提出采取虛君共和政體,即君主不幹預國政的辦法把皇帝保留下來。民國政府和袁世凱都表示反對。隆裕太後經過反反複複考慮比較,覺得保留性命、退位後享受優待條件,總比宗族覆滅的結局強得多。她隻好做出了皇帝退位、頒布共和的決定。
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後授袁世凱以全權,與南方協商清帝退位條件。2月8日,梁士詒攜新擬的優待條件見隆裕太後。隆裕太後提出三條意見:一、留“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十字;二、不用“遜位”一詞;三、宮禁和頤和園隨時聽使居住。2月11日,隆裕太後認可了優待條件的修正案,決定下詔退位。2月12日,隆裕太後以宣統皇帝的名義頒發了三道詔旨:第一道是清帝退位詔,第二詔是公布優待條件,第三詔是勸諭臣民。這天,隆裕太後主持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禦前會議。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率全體閣員、親貴和朝廷官員同至養心殿,恭迎太後和年幼的皇帝進殿,並登上寶座,大臣們最後一次向皇帝山呼萬歲。這時一位太監向隆裕太後呈遞了退位詔書。隆裕太後在宣讀詔書時,淚流滿麵。臣僚們匍匐在地,極度悲傷恐懼。隆裕太後突然中止宣讀,放聲大哭,將退位詔書交給世續和徐世昌蓋上皇帝寶印,內閣成員隨即依次在詔書上簽名。在肅穆悲哀的氣氛中,最後一次禦前會議宣告結束了,統治中國長達267年的清王朝宣告滅亡。
自宣布共和後,皇室雖然已失去了政權,但在清室宮中,仍然按照皇室的儀體,發布上諭。他們靠封建社會長期的影響,靠出賣宮裏的珍寶和從中華民國政府領到的優待經費400萬兩白銀,在宮中仍過著窮奢的生活,保持著皇家舊有的淫威。
隆裕太後仍然住在宮中,宮殿依舊而世道今非。她心情憂鬱,很少與外人接觸,甚至北京發生兵變時,她隻隱隱約約地聽見炮聲,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她的娘家被劫三四天後,她才知道,痛哭流涕,哀慟不已,但此時大勢已去,無法挽回。這件事使她更加鬱鬱寡歡,與宣統帝的關係也日漸疏遠,教養侍奉之事,一概交給太監去管。
隆裕太後整日憂鬱,起居沒有節製,飲食更是不加注意。她每天隻吃些水果,全天精神恍恍惚惚,太監隻得拿著水果袋跟著她。這樣時間一長,自然得了大病。到了1913年,便臥床不起了。
隆裕太後去世時正值深夜,世續、溥倫及載津在一邊侍奉。此時隆裕太後已經昏迷。據說溥倫擬議遺詔,授命醇親王載灃掌管宮中事務之權,世續等大聲呼喚,不見太後醒來。小德張來到榻前,在枕邊對著太後耳朵大聲呼喚說:“現在世續等王爺為太後能更好貽養身體,宮中事務請下旨命醇親王管理。”這樣喊了三次,隆裕太後才慢慢睜開了眼,輕輕地點了點頭,很久才說出一句話:“叫皇帝來。”太監連忙把溥儀抱到床前。太後指著溥儀,使出全身的力氣,慢慢地說:“他太小了,你們不要難為他。”說完,兩眼一閉,命歸黃泉。
隆裕太後死訊傳出,大總統袁世凱表示悼念、祭奠,參議院外交團發出了悼唁,國務院決定為她舉行葬禮,並派專員去辦理喪事,各黨會團體也有表示追悼的,有的還提議為她鑄造銅像。參加隆裕太後葬禮的除王公大臣外,還有國務總理和總統的代表、各國外交官、各局長並各部代表及陸海軍人等300餘人。隆裕太後的葬禮如此之隆重莊嚴,參加人員代表麵如此之廣,是曆代皇後葬禮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