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 清德宗載皇後葉赫那拉氏(2 / 3)

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先後去世。慈禧太後彌留之際,指定那拉氏皇後為太後(隆裕太後)。隆裕太後以剛繼位一天的小皇帝名義發布諭旨:“嗣後軍國政事,均由攝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須取皇太後懿旨者,由攝政王麵請施行。”隆裕太後從此攝取了清朝大權。但隆裕為人平庸無識,優柔寡斷,比慈禧遠遠不如;她有的隻是像姑母一樣把持朝政的欲望。慈禧一死,後妃們爭權奪利的鬥爭更加激烈,隆裕太後指使其寵信太監大總管小德張(即張蘭德)直接參與了後宮的鬥爭。而正是由此,清代曆史上又出現了一個膽大妄為的“出色”太監。

宣統帝繼位,隆裕太後心中抑鬱不樂,小德張趁機慫恿,在宮中東部大興土木,修建“水晶宮”,作為玩樂之所。按清代製度,“國服”期間不得興修宮殿,何況當時清廷正在組建新式海陸軍,所需經費極大,國庫本來已經空虛了,建軍的費用尚且不足。而隆裕太後不管這些,竟然下詔撥出巨款來興修宮殿,引起朝野的不滿和議論,後因為革命軍起義而不得不停止。

承認共和終了殘生

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武昌起義後,各省相繼宣告獨立,半個中國脫離了清政府的統治,清廷岌岌可危。不得已,隆裕太後隻得同意請袁世凱出山,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給予軍政大權。袁世凱東山再起,首先搞垮了攝政王載灃,迫使隆裕太後下令攝政王歸藩,禁止幹預政事;同時也與南方革命政府達成妥協,以當民國總統為條件逼迫清帝退位。

麵對四麵告急的場麵,隆裕太後沒有別的辦法,隻好答應這些請求,令宗人府傳令各王公出錢贍軍,但應者寥寥。於是袁世凱麵奏隆裕太後,說軍餉無著,對軍隊嘩變的事甚為憂慮,請求隆裕太後拿出內帑黃金8萬兩充軍餉。隆裕太後隻得應允。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又與內閣大臣聯銜上奏清廷,奏請清帝退位。隆裕太後忙和王公貴族商量。皇族親貴多把共和看成洪水猛獸,把袁世凱看作逆臣、革命黨的奸細,千方百計想除掉他。隆裕太後被弄得將信將疑,更是舉棋不定。恰遇張先培用炸彈襲擊袁世凱事件,使害怕共和的隆裕太後更加相信袁世凱。隆裕太後召集宗室王公開禦前會議,會上各說各的理,毫無結果。兩天後的禦前會議依然毫無結果。蒙古王公紛紛出京,各回本旗,組織義務勤王敢死隊。

幾天的禦前會議弄得隆裕太後頭昏腦漲,茫然不知所措,除了抱著小皇帝大哭外,沒有其他辦法。太監總管小德張和貪官奕勖、那桐受了袁世凱的賄買,從內部對隆裕太後進行恫嚇。小德張在隆裕太後麵前危言聳聽,說什麼:“各省紛紛獨立,前敵軍隊撤不下來,外債無望,餉項難籌,若不答應民黨的要求,則革命軍殺到北京,您的生命難保”;倘能依從讓位,則有“優待條件”,“仍可安居宮闈,長享尊榮富貴,袁世凱一切可以擔保”。奕勖為了迫使清廷屈服,不惜當眾撒謊。優柔寡斷、平庸無識的隆裕太後,遇到為難之事隻有啼哭,在這內外夾攻之下,開始動搖了。

這時京城發生了一起驚人事件,力主保衛清室的宗社黨的首領良弼被炸,京師震動。王公貴族聞風喪膽,有些人潛往青島、大連、天津的外國租界,藏匿不出。隆裕太後更是驚慌不已,為保全清廷,盡力拉攏袁世凱。隆裕太後頒發懿旨封袁為一等侯爵,並命退歸藩邸的載灃到袁世凱的住所傳旨,督促袁世凱入宮謝恩。袁世凱再三辭謝,懇請收回成命,隆裕太後固執己見,一心想拉住袁世凱,不允其請求,袁世凱沒有辦法,隻得接受。

1月29日,袁世凱命楊度在北京發起組織共和促進會,宣布目前主張君主立憲為時已晚,為救國家危亡,保全皇室,隻有實行共和。這天,袁世凱上奏,催促清廷迅速做出選擇,早早退位,並把一切推給朝廷自行處理,加緊刁難要挾。隆裕在其催逼下,整日抱著宣統皇帝痛哭流涕。載灃向來缺乏主見,此時更不敢參與決策。皇室貴族束手無策,亂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