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1.西大早期學生王孝錫烈士?(1 / 2)

第1章人物篇 1.西大早期學生王孝錫烈士

西大素有革命傳統,出了不少進步教授和革命學生。但是,人們所知者多為抗戰以後一波連一波的學潮及其中湧現出的風雲人物,而對西大早期的情況,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湮沒,了解甚少。近日,化工係馮宸教授提供一本名為《播火秦隴》的書,是專為紀念王孝錫烈士誕辰90周年而編印的。王孝錫便是西大早期學生。這本書雖為內部出版,內容卻極為翔實,所述烈士事跡均鑿鑿有據,頗具史料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史之缺漏。

王孝錫,字遂五,1903年出生於甘肅寧縣太昌鎮。1924年考入國立西北大學,積極投身學生愛國運動。1925年6月,經魏野疇、劉含初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奉派赴蘭州整頓國民黨省黨部,並改選了中共甘肅特別支部,任組織部長,成為西北地區早期共產黨員和甘肅黨組織創建人之一,同時他又是甘肅青年運動的先驅者,甘肅最早的青年社團的倡導者和共青團的領導人。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西北特派員,在寧縣、長武、旬邑、彬縣一帶堅持鬥爭。1927年秋,任中共彬寧支部書記。1928年春,參與領導旬邑農民暴動。1928年10月被捕,同年12月20日在蘭州英勇就義,年僅26歲。

王孝錫犧牲後,其親友和地下黨同誌冒著危險,想方設法,保存了烈士遺骨。先在蘭州近郊火燒溝寄理10年,於1939年2月運回故裏安葬,家鄉父老隆重祭奠英靈。“文革”中烈士墓地遭到破壞。1986年5月,地方各級政府重建陵園,樹立起高大的王孝錫烈士紀念碑。

王孝錫烈士的革命事跡及其所產生的重大影響,甘肅省委領導同誌在其紀念文章中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有關報刊和書籍作了報道和收載,《隴原物華》《甘肅現代革命人物傳》《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中共黨員大辭典》《中華英烈辭典》《血染隴原》《蘭州人物選編》均對王孝錫烈士作了或詳或略的介紹,《革命先烈名言錄》《革命先烈家書選》還選錄了王孝錫烈士的言論和家書。

十分難得的是,王孝錫就義後,烈士家屬和親友妥善保存了烈士遺墨,並曾陳列展出,計有王孝錫的學習筆記、革命活動的文書、手稿、信函、詩詞文章等。這些烈士遺墨彌足珍貴。從烈士家書中我們可以確知,65年前他怎樣赴蘭州報考西大,又怎樣來西安上學,以及當時學校的教學情況、學生活動情況。

王孝錫於1924年2月從平涼省立二中畢業後,正好西大恢複招生,他當即赴蘭州應考,被錄取為官費生(每年120兩銀,旅費26兩銀),成為寧縣第一個大學生。1924年4月1日,經數日跋涉,他到達西安,平安入校。第二天謁見教務長,報到注冊,被分配到西大東寄宿舍14號,對門有自修室,每人一桌。第三天,他給家裏寫了到校後的第一封家書,詳述一切。此後,家書不斷。從信中得知,當時西大教學管理甚嚴,所授課程,除國文外,一律用英語講授。學校從美國直接購回的書籍,均為英文原版。每日規定英語作文,不得少於40句。數學以自學為主,教師輔導解析疑難問題。學校初始辦夥,後停灶,學生每月包飯費用米飯銀洋8元,麵食6.5元。因官費不能按時發放,他還需家裏籌措學費,家遠,交通不便,又不能直接通郵,因而生活上也很艱難,常常捉襟見肘。他窮且益堅,學習十分刻苦。先學理科,後轉文科,主修國文,從古代文學到現代文學,從文字訓詁到新文學理論,從各種文體到詩文寫作,都下了很紮實的功夫。他說:“求學之道,不可放心,循序為之,必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