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錫早在中學時期,就是一個憂國憂民的熱血青年,來到西大後,更加關心國家命運,常與進步同學交流思想,共同尋求救國救民之道。入校兩月後一個晚上,他在和同學交談時吐露心聲:“近年來,外侮不息,內亂頻仍,人馬號令之聲常盈於耳,疆土崩裂之報不絕於目。而權貴要津者,剝削宰割,鞏固自己的地盤,以生民為利場,視國家為餘事,痛感豺狼當道,有誌莫施,良可慨也。”他閱讀了李子洲、魏野疇回陝時攜帶的《新青年》、《向導》等革命刊物,受到深刻的啟迪影響,又廣泛接觸各方人士,積極參與並帶頭組織進步的社會活動,成為一個到中流擊水的革命者。
在劉含初等人支持下,他走向社會,四處講演,揭露帝國主義罪行。一次在南院門講演時,遭反動當局逮捕,他表現了不屈的鬥爭精神。在西安各校學生強烈抗議下,他昂然走出牢房。1925年初,魏野疇以西安黨團負責人身分,組織學生開展革命活動,在一些學校成立學生會,並成立了西安學生聯合會,王孝錫擔任西大學生會主席。5月間,他帶領西大學生參加了聲勢浩大的“驅吳(北洋係陝西督軍吳新田)”鬥爭。“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在西大組織了“滬案援紅委員會”和“英日殘害同學雪恥會”,上街宣傳,遊行示威,掀起聲援上海工人的浪潮。隨後他又發動學生利用暑假開展宣傳活動,他自己回鄉途中經過六縣,每到一地就發表演說,向群眾宣講形勢。回到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第一個青年社,提出“改造社會”、“改造人生觀”的響亮口號。他還起草散發了《告隴東十七縣父老兄弟書》,以喚醒隴東人民早日覺醒,參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鬥爭行列中來。返校後,王孝錫總結暑假活動情況,向組織作了彙報,遂即以中共正式黨員身分,參與了西安黨團建設工作。1926年,當劉鎮華的鎮嵩軍兵臨城下的嚴峻時刻,王孝錫組織學生、發動群眾,積極支持楊虎城的反圍城鬥爭。正是這年8月,王孝錫領到國立西北大學校長李協(儀祉)鈐章的一紙文科修業期滿證明書。此後王孝錫還參與了改造西北大學為中山學院的籌劃工作。1927年2月下旬,共產黨員劉伯堅以西北政治委員會名義,委派王孝錫等4人以特派員身分赴蘭州整頓黨務,王孝錫在蘭州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工作,直到獻出年輕的生命。
王孝錫在西大學習的時間隻有兩年多,所獲卻極為豐碩,不僅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在鬥爭實踐中迅速成長為一個共產黨員,從而在離校後成為秦隴地區蓽路藍縷的革命拓荒者、播火人。他的革命曆程雖然短暫,他的革命精神卻永垂不朽,他的英名將永載史冊。
(原載1999年3月15日西大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