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物篇 2.王孝錫烈士詩抄
在王孝錫烈士的兒子王維城編著的《播火秦隴》一書中,抄錄了不少烈士遺詩,從中可以清晰了解烈士追求真理的心路曆程,使人真切感受到烈士火熱的革命激情。
“金風颯颯萬物愁,人生韶華不可留。
忽聽壁外錚聲,樹葉乘時飄彌球。”
這是王孝錫寫於1918年秋的一首抒情詩。其時他從小學畢業,考入平涼省立二中,隻是一個15歲的少年,詩中已顯露出不凡的人生誌向。
1920年5月18日,王孝錫被二中借故開除,但其誌向不泯,寫了一首《秋風歌》抒情言誌:“明皎皎天高氣清,音朗朗遠來飛鴻。
風過東蘺香滿座,黃葉飄落動遠人。
誌在振臂去從戎,黃沙血梁,草木盡寧。”
1924年夏,負笈西大的王孝錫憂國憂民之心更甚,寫了兩首新詩,通過含蓄的隱喻,寄托憤世疾俗之情。
其一《犧牲者的悲哀》:“我是個受創的病鳥,再禁不起在舊瘢上,更受新傷了,眼想不視,卻不能不視,耳想不聽,卻不能不聽,更想斷絕一切的思感,卻不能不思感。啊!這是何等的心境啊!你為什麼又在落淚了,愛我嗎?隻覺你顆顆的淚珠,滴入我的心房,卻變成了——百千個利刃,百千個彈丸。”
其二,《籠中的白燕》:“可憐的白燕,你食不過一把黃粟,飲不過一勺清水,飛翔不過在方不盈尺的小囚室,應是何等寂莫痛苦啊!你對著如此美麗的春光,我想你一定不能忘記!夜眠蔥蔚的森林,日翔廖廓的天宇!往日悠悠自適的美夢,你為何總是悲歎不已。是自抒憂鬱嗎?抑是乞人的同情,你錯了,匆忙的人們,又誰有閑情來聽你。”
1927年4月28日,軍閥張作霖在北平殺害了李大釗等20名共產黨員,消息傳到蘭州,王孝錫等特支領導人組織青年社和各界群眾,公開舉行追悼大會,並主編了一期《追悼北京死難烈士專號》,其中有王孝錫寫的悼詩:“霹靂一聲,在陰霾沉沉,妖氣彌漫的北京,現出霞光萬道—主義的鮮花,烈士的血星,表現在帝國主義的發抖中。你們的精神,高唱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你們的聲音,革命導師,人類明星,你們一麵引頸,一麵高呼:‘槍彈是革命者的飲食,死是革命者的歸宿,為了被壓迫階級最後的勝利。’這是何等的悲壯啊!你們是為黨,為國,為全人類解放而犧牲。這是何等光榮;後死者的我們,恨不能列入諸君之林,與賊拚命。真羞!真慚愧!可是諸君的鮮血,深注在我們的腦中,應當怎樣努力,前進!奮鬥!殺賊!才能完成你們未竟之功,慰你們在天之靈!”悲憤之情,溢於言表,至今讀來,仍感人至深。
1927年夏,王孝錫冒著險惡的形勢,奔赴武漢,途中口占一絕:
“烏煙黑氣襲車廂,若小惡魔竟施狂。
長嘯一聲出洞去,光明大現喜非常。”
在武漢,登臨黃鶴樓,麵對浩浩長江,感從中來:
“大江滾滾浪排空,革命高潮在望中。
破浪乘風今日事,疆場縱馬建豐功。”
從武漢返回西安,途經華縣,曾往華山一遊,吟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