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4.湘繡、菊花石
湘繡是在綢緞等高檔麵料上,用針以彩線繡成的手工藝品。多為畫工直接在錦鍛之上作畫,也有設計的圖譜用針紮製鏤空版,印出底圖者,繼而由女工精心剌繡而成。我在長沙市湘繡總廠的陳列室裏,看到了奔馬、梅、蘭、竹、菊四條屏,以及荷鳥、雄雞、孔雀牡丹、九鶴翔飛、蒼狼、古鬆、馬圖等諸多湘繡珍品,可謂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湘繡尤讓人難忘的是雙麵繡,多為書案上擺置的精致小座屏,或圓或方,紫木框座,繡料是透明的,所繡的鬆鳥、花貓及十二屬相,或兩麵相同,或兩麵形同異色,甚至兩瓸異形異色,堪稱絕妙。繡料的輕薄、通透已給人吹彈得破的嬌嫩感,讓我這粗俗的人也頓時精細、小心起來,生怕喘粗氣也會將其碰傷。再看那頑皮的鼠、雲白的兔、回首的羊、蜷縮的蛇、昂首的雞、笨得可愛的豬等,皆在似與不似之間,適度的變形與誇張飽含意味,煞是可愛。
據稱,湘繡的名牌產品獅、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視為藝術珍品。湘繡的虎看起來筋骨雄健,用旋紋針法繡的虎眼,深邃莫測,真可謂“虎視眈眈”。而用鬅針繡成的虎身,體毛有根有箭,毫端活力畢露,質感很強,堪與活虎的毛色相比。難怪這虎被稱之為粗獷神威表現得淋漓盡致,並被譽為“巧奪天工”了。
據《湖南風物誌》介紹,湘繡不同於其他刺繡處,其顯著特點是:強調用概括、寫實的手法,突出繡線的光學特性,抓住本質,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的外形和內質,以造成遠觀氣氛濃厚,近看出神人化的藝術效果。繡品無論飛鳥、走獸、人物、花卉、山水、林木、蟲魚、書法、肖像、金石等,皆入畫麵,並融於一爐。而工筆、寫意、水彩、版畫、油畫、照片,無不可繡製者。湘繡的針法以摻針為主,並據不同物象、部位及不同的自然紋理,發展成齊針、滾筒針、盤金:平繡、打籽繡、亂針繡等70多種針法。繡線的運用,粗細相間,色澤有別,兼以適當誇張,求得對比統一,突出主題,並十分強調逐漸變易色級,達到明暗的自然變化,陰陽渾然一體。由於製做得逼真傳神,善於概括提煉,加之針法的表現力和繡線的光澤效果,湘繡能達到繪畫無法與之相比的藝術境界,用特殊針法繡的吐綬雞冠和鴿子的頸毛,可隨光線的強弱和觀看的角度不同而變色,用多種針法繡的孔雀羽毛,金碧輝煌,閃閃發光;用摻針繡的花瓣,嬌嫩得似在微微顫動。真有繡鳥鳥語,繡花花香之妙。
湘繡的發展很早。長沙楚墓中出土的精致的龍鳳剌繡品,說明公元前五世紀以前這裏就工於精繡,而馬王堆漢墓隨葬的繡衣、繡料,也表明西漢時剌繡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至清代,民間剌繡更為普遍。1810年所編《長沙縣誌》載有“省會之區,婦女刺繡者多”之說,現在的長沙市湘繡總廠,前身即為馳名中外的“綿華麗繡莊”。
錦華麗繡莊創建於1917年4月,由藝人唐仁甫等在長沙藥王街開設,為一幢自建三層西式樓。據稱,初創的錦華麗鋪麵頗大,內設玻璃寶籠24個,陳列各種精巧繡品;牆壁懸掛著規格各異的中堂、橫披、鬥方、屏聯之類湘繡佳構,間有世界名人畫像多幅(繡莊經理唐仁甫善繪山水人物、飛禽走獸,尤工於肖像),繡莊除經營繡品外,還附設照相業。陳列之繡品,或雍榮華貴,或淡泊素雅,或小巧玲瓏,或蒼茫幽遠,或實可亂真,繪畫、詩文、書法、金石,惟妙惟肖,令人目迷五色,可謂名符其實的天人合一,錦繡文章。據悉,除長沙外,錦華麗當時在上海設有分莊,擔負外省、外洋之銷售,僅分莊每年的貿易額便有10萬光洋上下。1932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巨年先進博覽會”上,由唐仁甫手繪、楊佩珍、楊培寬刺繡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繡像參加展出,曾轟動一時。該繡像被總統本人高價購置收藏,現藏於芝加哥亞曆山大博物館。
錦華麗在長沙“文夕大火”中被毀,後遷入八角亭黃興路。1944年長沙淪陷於日寇鐵蹄之下,大部分繡莊歇業、倒閉,一些大戶繡莊如廣華、湘源麗、大華等則遷往柳州、桂林,期間錦華麗也受到衝擊,生意清淡。
解放後,綿華麗繡莊經公私合營並人長沙湘繡總廠。1992年3月8日,經重新修飾一新的錦華麗繡莊再展風姿,作為湘繡總廠的展銷商店再度馳名於世。新問世的錦華麗內設四櫃台一館,即湘繡藝木櫃、床上用品櫃、裝飾藝術櫃、脤裝櫃和精品館。繡品達400多個品種,玻璃櫃中,價值48萬元,長9米,寬40厘米的《清明上河圖》是館中價值最高的一幅繡品。此外徐悲鴻的馬、唐寅的山水、齊白石的蝦等精品,彙集了曆代名畫精繡、近現代繪畫大師名畫精繡以及100多位老藝人的湘繡作品近30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