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94節
1993年4月9日,北京三味書屋開業。王朔談文化經濟三味。
4月9日,北京三味書屋重新開業,樓上樓下貴客如去。我一眼就看見貴客繽紛處的王朔。隔著人牆喊他,然而就像攝像機大獎賽似的一下從前後左右冒出那麼多的攝像機,目標:王朔,這個大人群裏的娃娃臉。
王朔說這樣,一會兒出去吃個飯再上他家談。走出三味書屋,王朔攔到輛“麵的”。這種10元錢可以開出10公裏的小麵包的士,是北京黎民百姓的新潮伴侶。車行駛至王府井,我說不如到對麵的麥當勞吃快餐,然後再坐車上他家。他說好。簡化也是一種年輕。
王朔:我有一定的錢,使我再條件保持自尊,有條件拒絕誘惑,我掙錢,是為了可以從容地寫小說,衣食無憂。隨著社會價值觀的發展,人總是希望獲得平等和尊重。
文人下海,也是正常。或許有人當文人,本來就是誤會。以前我們把文人與商人對立起來,要麼文人,要麼商人。其實文人可以保持文人的品格,把每本書變成巨大經濟效益。真出一本好書,頂十本。像張賢亮小說寫到這樣的水平,如果他推銷書,大家一定都會相信他。如果他賣枸杞子,大家就不一定相信他。
如果是我,做生慮也得和愛好結合起來。
我是咱人民政府無心插柳插出來的。昨天訂貨會上,我的四卷文集又訂出兩萬。上次總共賣了45000套,18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