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不要把關愛變成溺愛》(2 / 2)

從愛情和友情來講,不會珍惜愛人和朋友的感情。認為戀人或朋友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應當。這樣的結果就是:輕則好朋友很少、愛情不如意,重則是眾叛親離。

因此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我和老公對待兒子那樣。給與他愛,卻不是過分的愛,孩子不但不會感覺我們不愛他,相反的,他會更快,更好的擁有一些難得的品質。

關愛,能讓孩子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成長,能讓他懂得付出自己的愛。如果愛得過分了,不管孩子做的對還是做的不對,都不予責罰,那麼隻會讓孩子以為,別人為他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而自己不需要去做任何事情。這就是關愛與溺愛帶給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

比起對孩子百依百順,給他一些挫折,讓他自己去承擔一些事情,讓他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堅強的性格,讓孩子自己麵對生活中的小困難,小挫折,自己去解決,才可能更好的麵對走上社會後的大困難。否則就很容易被困難擊垮。一句老話,做媽媽的都是為孩子好的,總是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但這種愛要以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為標準,切不可使 “愛”成為“溺愛”,切不可由媽媽包辦代替,否則,不但孩子難以承受,同時,也讓孩子在獨立麵對社會時,不知所措。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被社會淘汰。

最後套用黑格爾的話,假如你將所有困難都關在門外,那麼成功也將被你關在門外了。

【給媽媽的小建議】

把握好關愛和溺愛的度應該是大多數媽媽非常難辦的事情了,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之中開始了對孩子的溺愛。其實對於此,可以有一些小辦法。

比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家庭規矩,來一個家庭成員分擔家務的計劃,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還要寫明,不管誰做錯了事情,都要自己勇敢的承擔責任。這樣,爸爸媽媽和孩子都參與了工作,也參與了監督的工作,不僅能讓家庭成員都感覺到家的凝聚力,同時也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無規矩不成方圓。

放心地讓孩子在實踐中去體驗失敗和挫折吧,須知道,媽媽永遠是媽媽,我們不能代替和包攬孩子的一生。因此,要讓我們的孩子以後能夠經曆生活的風雨,首先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名人示範榜樣】

熟悉中國股市的人,尤其是投身於中國股市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安妮這個名字的。安妮三十歲那年才當上母親,兒子薛非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按理說對這樣一個獨子安妮應該是寵愛有加了,可是安妮卻不是。

兒子進幼兒園時,安妮的事業再度起步,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兒子下午五點離園回家,家裏天天是鐵將軍把門,媽媽在哪兒都不知道。可媽媽早就留下指示了:“你自己想辦法到任何可以去的地方去,無論是吃飯還是求宿,等媽媽回來後會一一去還情的。”

兒子進小學了,作為母親,安妮第一天陪著他一起去學校報到,然後把他送到教室。當天晚上安妮就認真地對兒子說:“今天你已經認識去學校的路了,從此以後爸爸媽媽再也不會來接送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安妮說到做到,哪怕是順路經過兒子學校門口,哪怕是刮風下雨,她都堅持讓兒子獨自回家。

後來,薛非要去英國留學,從申請到簽證居然是薛非單槍匹馬自己一手搞定。?薛非說:“媽媽從小對我的教育主要是精神上的,其他方麵她盡可能地讓我獨立,所以我現在出國後適應起來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