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6.《與其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如關心孩子的學習方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英國生物學家 達爾文
除了健康之外,作為媽媽最關心的可能莫過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了。每次考試過後,很多媽媽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幾名?”如果孩子的分數高,名次在前,媽媽就高興;如果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名次在後,媽媽就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將孩子訓斥或打罵一頓。有些媽媽望子成龍心切,因此常采用題海戰術、拚命灌輸、打罵懲罰等手段來提高學習成績,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是為人父母者所共有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將來能跨進大學的門檻,到社會上能有所作為呢?但這種願望究竟能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過於苛刻的要求和願望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作為一名合格的教養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全麵看待孩子的成績。在現在這個社會,評價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應該和孩子的能力、特點結合起來看。成績高未必能力就強,從目前的教育狀況看,“高分低能”還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因此,分數低也未必不能成才。所以作為媽媽,不要過分看重分數和名次。
其次,媽媽與其關心孩子的成績,還不如關心孩子的學習方法。孩子都是聰明的,隻不過可能方法不對。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關鍵在於了解孩子學習心理的特點。要想讓孩子熱愛學習、提高成績,就要先要掌握孩子學習的特點,根據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藥,采取措施才能有效。
在工作不是很忙的時候,我常和同事們聊天,當然就好像人們常說的三句話不離本行一樣,我們聊天的內容也離不開孩子的教育。曾聽過以下幾個幫孩子克服學習困難的例子。
高強,小學三年級。媽媽常常安排他寫作業三小時之久。往往從吃完晚飯就開始,到11點還不一定結束。高強也不“爭氣”,人在書桌前,心在電視機上,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時能做完的功課,花了三小時還不能完成。媽媽懷疑他有多動症,高強卻抱怨說:“反正做快做慢都要到10點鍾結束,幹脆邊做邊玩。”
為什麼高強要馬拉鬆似地寫作業呢?原來,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長時間僅20分鍾左右,超過這個限度,他們的精力就不夠支撐孩子專心致誌地完成作業。高強的媽媽了解了這個特點後,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時間。從此,晚飯後高強除了寫作業,還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電視。雖然寫作業的時間短了,但自覺性提高,作業做得又快又好。
楊光,初中一年級。平時不願動腦筋寫作業,東抄西湊地向老師交差,媽媽對此視若無睹。到了臨考前兩天,媽媽才硬逼著楊光挑夜戰。楊光還真聰明,一讀就記住,不到10點鍾就可以收兵了。誰知考試結果隻有70分。媽媽長籲短歎,說這孩子忘性大。為什麼楊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誦如流,第二天考試時卻忘了一大半呢?原來,兒童的記憶有個特點,就是記得快,忘得也快,隻有通過反複複習才能強化記憶,減少遺忘。楊光的媽媽得知這個道理後,改變了過去“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幫孩子製定計劃,注重平時的學習與複習,楊光的成績很快達到90分以上。
李玲,小學二年級。媽媽就給她開“小灶”,每晚做完作業之後,就認真地教她學英語。媽媽教得很費勁,李玲卻瞌睡得要命,學了一小時還記不住一個單詞。是她太笨了嗎?不,是因為她對枯燥的字母、單詞根本不感興趣。後來李玲的媽媽專門谘詢了老師,改用形象、生動的教育方式,不到一個月,李玲就能用英語對客人作簡單的應酬。
秦華,初中二年級。平時比較貪玩、任性、成績不好,常挨媽媽打罵。一次考試前複習他很努力,約束自己,認真溫課,結果得了85分。老師表揚他,同學們也稱讚他。秦華興衝衝地回到家,滿心希望也能得到媽媽的好評。不料卻遭到母親的冷嘲熱諷:“85分有啥稀罕,瞧瞧你同學楊克,人家考了97分呢!” 秦華一氣之下將課本撕得粉碎,忿恨地說:“為了讀這些書,不知挨了多少打,好也不是,壞也不是,幹脆撕掉。” 從此以後,秦華的成績再也沒有什麼起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