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4.《用孩子的思維與孩子平等對話》(2 / 2)

因為不平等的交流會讓孩子畏縮,讓孩子自卑,讓孩子逆反,讓孩子孤獨。

當你為了孩子的問題苦惱、焦急時,試想你的話如果不再被孩子所接受,你準備怎麼來教育他們呢?靠什麼履行媽媽的職責呢?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孩子們的問題,因為我們經曆了太多,懂得太多,希望孩子們能夠明白我們的用心良苦。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孩子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語言,是和我們有區別的。

溝通是媽媽與孩子情感的紐帶和橋梁,是媽媽控製和調整孩子行為的媒介。中國的媽媽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隻習慣於作一本正經的訓導,但反過來卻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要求,當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其實孩子也是一個小大人,他也會反感高高在上地說教和指點。作為媽媽,理應尊重孩子,與他們交流而不是訓導。不能以教訓的口氣、哄人的口氣、引誘的口氣來贏得他們的合作。如果媽媽能以平等的、像與朋友談話的口氣來與孩子交談,而不是對他們訓話,多數情況下媽媽都能順利地與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

孩子希望媽媽能和他們交流,希望媽媽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隻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與媽媽坦誠相待;隻有平等,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給媽媽的小建議】

當你蹲下來,視線與你的孩子平行的時候,恭喜你,你已經成功走出了第一步。蹲下來便是意味著,你們處在平等的位置,那麼你可以開始你的發言了。

當然,你已經蹲下來了,你的發言就不應該充滿威懾力。請杜絕使用命令的語氣,像“你為什麼不……”、“你趕快給我……”,強硬的語氣難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每當媽媽發現孩子有欠缺的時候,可以給出一些委婉的建議,像“如果”、“不妨”、“試一試”、“或者”等。還要注意不能說傷害孩子感情的話。

現在,你是孩子的夥伴,而不是他的媽媽。也許你可以試著稱呼他為“先生”“小姐”,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稱呼出現在中國非常奇怪,那麼你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

學著把你的語調放得平和些,讓臉部的肌肉放鬆些,將感歎句變成疑問句。比如當你不明白他為什麼不好好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厲聲地責罵,試著詢問他,這是為什麼呢,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還是因為時間太少以至於太過忙碌了。

當你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和孩子已經慢慢地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夥伴了。

【名人示範榜樣】

徐靜蕾被譽為中國影壇“四大花旦”之一,而且由於她出眾的人文素質,又有“玉女”之稱。這一切都歸功於他的父親,他知道教孩子做事先得教她做人,用語言教化不如身體力行。做事先做人,如果不懂做人之道,一切事情做起來都會很費力。

一次,徐子健下班回家檢查女兒的作業,發現她沒完成,便狠心地罰她重寫兩遍。可是這種懲罰的辦法並不起多大作用。小靜蕾總是能想出“絕招”來對付爸爸。比如,把前幾天寫的字拿出來騙爸爸說是剛寫的。忙碌了一天的徐子健不可能記住女兒所有寫過的字,靜蕾的“小滑頭”便往往能夠得逞。

當徐子健發現了女兒的“小伎倆”以後,他想,僅憑嚴厲和粗暴是不能解決問題。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當著女兒的麵,一張又一張地、非常耐心地畫製寫大字用的米字格。小靜蕾問:“幹嗎要自己畫?多麻煩啊!為什麼不去商店買?”徐子健說:“咱們家的經濟條件不富裕,沒有那麼多錢去買米字格紙。再說,你練字爸爸陪你畫米字格不是很開心嗎?”

從那天起,徐子健無論多忙,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時間陪在女兒身邊畫米字格,這使徐靜蕾那顆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她雖然還講不出什麼道理,但覺得自己如果再不認真練習,就太對不起爸爸了。就這樣,徐靜蕾練習書法一練就是十幾年,毛筆字寫得有模有樣,不但能為爸爸辦的廠題寫廠牌,而且還獲得過“中日青少年書法大賽”的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