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2.《家庭戰爭,不應該禍及孩子》
孩子們最希望媽媽做的三件事中,第一件就是“媽媽不要再吵架”。而孩子最害怕的事情,85%的學生認為媽媽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
——來自德國教育機構的權威調查報告
在漫長的婚姻中,我們無法避免夫妻間的爭吵,但至少我們可以減少和彌補家庭戰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爭吵,在大人眼裏覺得是家庭生活中的平常事,但它對孩子的成長卻會起到不小的負麵影響,媽媽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文文是我們小區的一個女孩,今年7歲,外表非常文靜乖巧。有一天,我看見她獨自坐在石凳上發呆,有點黯然傷心的樣子。
我問她:“文文你怎麼了,不高興嗎?”
文文轉頭看看我,忽然眼淚啪嗒啪嗒流下來:“阿姨,你說我是不是不該來到這個世上?”我懵了,一個年僅7歲正值陽光童年的女孩,怎麼冒出如此消極的疑問?
我伸手緊緊摟著她:“文文,怎麼這麼說呢?發生了什麼事?”
文文用手擦了一下眼淚:“要不是因為我,爸爸媽媽就不會總是吵架!”
一聽此言,我恍然大悟,原來是夫妻吵架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她可能不理解爸媽吵架的真正原因,誤認為自己是引起吵架的根源,所以產生了內疚感,覺得自己像個“罪人”。
我趕緊撫慰孩子:“文文,爸爸媽媽吵架呢,是因為他們的某些觀點不一致,發生了一點矛盾,這個很正常,沒有關係的,你不要害怕!”
文文說:“可是他們每次都是為了我!學校要交好多錢,媽媽罵爸爸沒用,不會賺錢,爸爸說幹嘛非要去那麼貴的地方,奶奶附近的小學就很好,爸爸想送我去奶奶家,媽媽又不同意……”
我說:“文文,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你,希望你去一個環境好的學校,雖然他們的意見不太一樣,不過他們會商量著解決的。可能他們當時有點激動,就吵了起來,讓你害怕了吧?其實,這都是正常的情緒,你看,你剛才哭了,這是因為你悲傷,你有時候也會生氣、會著急、會發怒,對不對?這就是人的情緒。
所以啊,你不要擔心,吵架隻是爸爸媽媽偶爾發泄一下情緒哦。”
文文點點頭,說:“阿姨,我懂,可是我還是很害怕……我真是希望老天保佑,爸爸媽媽別再吵架了……”
我不知道再跟孩子說什麼了,文文真的很懂事,也很讓人心疼。
孩子心理分析:
爭吵,在大人眼裏覺得是家庭生活中的平常事,但它對孩子的成長卻會起到不小的負麵影響。經常目睹父母互相攻擊、謾罵的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心理引導,容易養成孤僻、自卑、衝動、暴躁的性格;變得焦慮、多疑、不合群,不懂得關愛別人,甚至無法跟同伴正常交往……
夫妻吵架之後,怎樣做才能安撫孩子的心靈?
如果已經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麵前爆發了“戰爭”,我覺得,需要從兩方麵“善後”。其一,從夫妻內部來說,每個人都應該反省自己,承認錯誤,或者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其二,從孩子角度來說,既然吵架是“當麵”,那麼和好也必須是“當麵”。可以跟孩子說這樣一些類似的話:
“爸爸媽媽是在商量問題,產生了一點點矛盾,現在解決好了。”
“爸爸媽媽有點衝動,沒有控製情緒,剛才做的不對!”
“爸爸媽媽都很愛你,隻是意見不一致,你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吵架都是壞事,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有晴有雨!俗話說得好,“舌頭不可能不碰牙齒”,幸福的婚姻不是不吵架,而是吵的有技巧、吵的有水平,懂得用溫柔的手段化解矛盾,用智慧的方式調和感情,越吵越愛。夫妻一不小心當著孩子的麵吵了架,沒有關係,再當著孩子的麵和好,主動道歉、承認錯誤、友善地交流。孩子會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有所不同、處理方式有所不同;孩子會領悟每個人都應該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孩子會理解生活並不總是晴空麗日,即便是親密的家人也會電閃雷鳴。
【給媽媽的小建議】
對於某些夫妻來說,有些架是非吵不可的,而關起門來吵的做法也未必好。因為無論你如何小心翼翼,孩子也總能從中感覺到。想要減少媽媽吵架對孩子的影響,關鍵還是建立一個好的吵架模式,比如,不動手、不動粗、不貶低對方、不翻舊賬、就事論事的吵架,即使孩子在場也無所謂,當然,前提是孩子已經具備了判斷是非的能力。而那種激烈、非理性的爭吵,或者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引發的爭吵,最好還是讓孩子回避。
在家庭戰爭上升到冷戰甚至必須離婚的時候,作為媽媽千萬不要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在處理大人的感情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把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不要讓孩子成為媽媽感情破裂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