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4.《單親媽媽,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個單親媽媽,沒錯,可是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媽媽是快樂的——著名歌手 齊豫
在美國,單親家庭孩子占孩子總數的20.6%;在德國,1200萬15歲以下兒童中,有250萬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國社會科學院曾經對100對有子女的離婚中、青年夫妻跟蹤調查,發現85%的子女都由女方照顧……
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對孩子來說,單親家庭變化的隻是家庭結構,而不是愛和責任。隻要媽媽有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家庭結構的缺失並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統計數據可以有力的佐證上述觀點,54%以上的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來自於單親家庭,3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出自於單親家庭。
對單親媽媽來說,教子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離婚不是失敗而是失敗的結束,單親家庭不是殘缺而是正常家庭的一種,單親媽媽隨時有重建幸福的機會,單親小孩一樣可以健康成長,甚至出類拔萃,關鍵在於如何應對單親的現實。
人生總是瞬息萬變,我親眼見證跟我同一小區裏的李女士原本幸福的一家,卻因為老公有了第三者而不得不離婚了。
李女士有個10歲多的女兒菁菁,離婚後女兒跟她一起生活。
對於離婚,李女士隻能無力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因為她還要憑自己的努力讓寶貝女兒菁菁過上幸福的生活。她自勉一定要撐下去,勇敢地麵對生活,把女兒撫養成人,並且要把她培養成一個有用的人。
從此以後李女士不但積極工作,在工作上李女士也不斷取得成功,家裏的物質條件並沒有比以前落下多少。最重要的是對菁菁比以前更加關心了。還時不時製造一些機會和親戚、朋友們一起帶孩子出去玩,盡量不讓孩子感覺到單親家庭與其他家庭有什麼不同。不僅如此,她和女兒還彼此把心裏話講給對方聽,把彼此的煩惱講出來,像朋友一樣互相安慰、互相提意見。
有一次菁菁說:“媽,為什麼每次我取得好成績你都不表揚,而我有一點錯誤,你就要不停地說我?”
李女士笑著回答:“我不表揚你,是不希望你沾沾自喜,其實這點成績沒什麼。但你出錯的時候,我就一定要批評你,是不希望你小錯不改鑄成大錯。”
菁菁聽後理解了她的做法。就這樣母女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感染彼此,菁菁在班裏不但學習好,還是班裏的班幹部,學校裏樹立的學習標兵,和其他正常的家庭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差別。
孩子心理分析:
夫妻勞燕分飛,對自身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
但對孩子而言,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在孩子人格的形成過程中,父親和母親有著無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愛,孩子就會形成所謂的偏陰人格,即表現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斷性不強等;而缺少母愛,孩子又會形成所謂的偏陽人格,即表現得孤僻,冷漠,缺乏愛心與同情心,沒有安全感,狹隘等。
所以對於單親媽媽來說,要特別注意彌補孩子由於缺少父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對缺少父愛的子女,媽媽要加強孩子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等方麵的人格教育,讓孩子多看看有關表現男性優秀品質的影視片與書籍,並有意識地帶他們多接觸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責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師、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麵所說的偏陰人格。
此外,還有不容忽視的角色教育的問題。在孩子心理成長的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媽媽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以應有的適宜的影響。以保證男孩的陽剛之氣和女孩的陰柔之美,以免造成兩性角色上的心理與行為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