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2 / 3)

有一次,在學校西麵的泥路上,兩個正要回廟的小和尚看到一頭小羊被石頭一絆,差點跌到河裏。他們慈悲為懷,“惜生護生”,立即撩起袈裟上前,牽起羊頸上的繩子,拴在路旁的一棵小樹上。這時,泥路旁剛種下兩排小樹,伸向遠方。

幾個在旁邊玩耍的男孩子看到了就圍過去,那兩個小和尚朝他們笑眯眯地點點頭,又上了路。就在這時,從校門裏氣喘籲籲地奔出我們的何老師,胸脯起伏著,直奔小樹跟前。她急忙彎腰解開拴在樹上的繩子,對男孩子們說:“羊要把小樹掙斷的,快把羊送還給主人!”

這一下,才走出幾步的那兩個和尚呆住了。他們主張的“惜生護生”,主要是指人和動物,卻對植物不太在乎。他們為惜生而吃素,就是不吃動物,隻吃植物。他們明白小羊要保護,卻不明白小樹也要保護。此刻他們心裏有點亂,卻又覺得女教師是對的。更添亂的是,他們沒想到女教師竟是這麼一位麗人,因此看過一眼後就不敢正視,隻是直耳聽著,眼睛隻盯著孩子們。

何老師也沒有看和尚,看了就要打招呼,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她對寺廟、和尚都很生疏,隻能放輕語氣給孩子們解釋:“這樹剛種下,還嫩。等你們畢業,這樹也就長大了,這路也就成了林蔭道。那時正是大熱天,你們可以陰陰涼涼地到縣城考中學。”

原來,老師心中的“惜生護生”,範圍要大一點,包括樹,包括林蔭道,包括孩子們的成長,包括考中學。

一來二去,孩子們有點得意,覺得老師的水準比和尚高,學校的等級比寺廟高。早晨,看著祖母到廟裏去念經,自己上學的步子也更歡快了。

老師還像往常一樣,隻要聽到從寺廟裏傳來的誦經聲,就會把教室的窗子關上。

但是,一個同學的一篇作文,使老師對寺廟的看法變了。

小學的作文很簡單,老師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們短短寫幾句,就成。

這次老師出的題目是“一件奇怪的事”。這題目,如果讓今天的孩子來寫很可能大同小異,但對幾十年前僻遠山村的孩子們來說就不一樣了,寫出來都千奇百怪。一個學生寫的是,他在四歲時被一個土匪搶走,村民追趕,土匪抱著他躲進了廟會,但從廟會出來後土匪變了一個人,把他送回了家。他回想起來,覺得這事很奇怪。

老師認為這篇作文有點意思,專門組織了一場課堂討論。

老師問:“這個人真是土匪嗎?”

學生說:“是。媽媽說他是陳金木的手下。”

老師問:“他抱走你,不是開玩笑?”

學生說:“不是。我全家大人,還有隔壁鄰居,都去追趕了。他抱著我,拚命奔跑,跑不動了,才躲進了廟會。”

老師問:“廟會,人很多嗎?”

學生說:“很多,人與人擠得密不透風。”

老師問:“那個土匪是不是見到了什麼熟人?有沒有人與他交談?”

學生說:“沒有。他隻在人群裏擠著走,走得很慢,比和尚念經還慢。”

老師問:“和尚一直在念經?”

學生說:“和尚念,所有的香客都在念,念變成了唱,合起來聲音非常響,就像台風季節上林湖的潮水。”

老師問:“這麼響的聲音,沒把你嚇著?”

學生說:“沒有,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醒來,看到他已經擠到了廟門口,看著一尊佛像發呆。然後,就把我送回家了。”

老師想了一會兒,說:“我好像有點明白了。這個土匪,一定第一次進入寺廟。”

學生問:“那他為什麼突然變了?”

老師一笑,說:“以前的他,被上林湖的潮水衝走了。”

老師要求學生,過幾天,帶她進一次廟。

老師也是第一次進廟,看得很慢。出來後,對學生說,那地方可以多去去。

那天,何老師教學生唱了一首歌。學生放學後就到了廟裏,想開一個不小的玩笑,用歌聲與正在念經的和尚們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