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劉成信
曆經近50年的坎坷與磨難,中國當代雜文在迎來新世紀的前夜,終於形成了這樣一種發展態勢:一支前所未有的老中青互補的雜文作家隊伍初具規模;雜文作品大量湧現並已成為報刊版麵和文學一族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雜文困書的出版業已形成氣候;雜文讀者群空前護大……如此等等都標誌著,從某種意義來講,雜文發展到90年代後期,正在或即將步入盛世'
與此同時,當代雜文也潛伏著令人憂心的危機:雜文理論研究薄弱,雜文評論匱乏,雜文概念缺少界定;雜文特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雜文一直超向於政論、雜感、雜談,近年來又與某些隨筆混為一談;中青年雜文作家、作者創作現狀不容樂觀……諸如此類,不僅極大地製約雜文的發雇與提高,而且極易造成失掉做為一個獨立文學品種的生存機製。
正是在這雜文繁榮與危機並存的世紀之交的當口,我們選編《中國當代雜文八大家》,力圖通過《八大家》的出版為雜文界理論和評論工作者提供較為集中的研究資料;為中青年雜文作家、作者全麵借鑒成格各異的雜文有所裨益;同時為雜文愛好者及廣大讀者奉上一套高品位、高格調的雜文叢書。這便是我們的興趣關注點和目的之所在。
我們不會忘記,雜文作家們於夾縫中求取生存,為百姓代言,為群眾呐喊,為爭取民主、科學、文明而付出的血的代價;亦不會忘記他們為遏製腐敗、提高國民素質、打擊假惡醜、呼喚真善美所作的巨大努力。一部中國當代雜文史,既是當代雜文的發展史,又是當代雜文家的罹難史和成長史;它寄托著共和國三代雜文家崇高的信念、深沉的情愫,記載著他們百折不回的戰鬥軔性和獨立高楊的批判精神。雖屢遭壓抑,幾經厄運,但雜文家們的心總是那麼熱誠,目光總是那般敏銳,發現和預感總是那樣超前……他們的呐喊與呼籲、歌頌與抨擊總是當代社會正義與真理的最強音。
當代雜文發展至今,其思想深度、尖銳程度、題材廣度、藝術高度在80—90年代均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就是沿著這一思路擬定八大家的,即以80—90年代創作數量較多、質量上乘、影響較大者為唯。或曰:80—90年代從事雜文創作者多矣,何以單單選邵燕祥、舒展、牧惠、劉征、何滿子、蔣子龍、幸明、虞丹這八家?最根本、也最直接的原因是:這八位作家都具有較強的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其雜文創作各有優長,各自具備有別於他人創作的一種格;各自走了一條獨特的創作道路,其作品也因此顯示出狂盛的藝術生命力,並普遍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和厚愛。
邵燕祥洞若觀夂的眼乃和深邃明智的思維,使其作品汪洋恣肆,鞭辟人裏,具有無可置駁的論辯力量和思辯之美。舒展娘惡如仇、愛憎分明的品格和真正雜文家的素養使其作品一語中的,入木三分,老竦尖刻,震聾發聵。牧惠豐富的文史知識含量使其雜文深入淺出,莊諧雜陳,熔曆史文化、社會現實於一爐。到征雖已年近古稀,卻始終葆有一顆寶貴的童心,他的雜文常借助大膽的想象,多姿多彩的形式來嘲諷、搗露惡人醜事,並將流光溢彩的詩意引入雜文;他還借用各種藝術手段,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荒誕雜文。何滿於強誌博聞、學養豐厚,其雜文看似不動聲色實則綿裏藏針、辨微知著。蔣子龍以其小說家的獨特視角和圓熟練達的藝術功力創作了為數不多但卻剛柔相濟、引人入勝的上乘雜文。章明俏皮得體的語言、精巧奇特的藝術構思使其作品意味深長,引人掩卷深思。虞丹以其老報人的敏銳眼光和學者、作家的淵博知識創作了一係列言簡意賅、見解獨到,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雜文。他們對雜文的貢獻是巨大的,不僅其創作思路各有千秋,而且對許多中青年雜文作家、作者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便是我們最終選定八大家的基本考慮。
八大家中,有幾位曾建議叢書總名把大字去掉,隻稱八家。我們反複思忖,並不覺八大家不妥,一來名符其實,二來各行各業都可出大家,何以雜文界不能若此呢?
當然,當代雜文大家,絕補僅此八位0北京的嚴秀、藍領,甶川的魏明倫,安徽的公劉等完全可以躋身於此行列。我們不過是從當代雜文名家中迭出八家可資代表者而己,這是需要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