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歡樂的殘酷(1 / 1)

第四章 1 歡樂的殘酷

一一由路遙謝世所想到的

在11月8日的報紙上有兩則關於作家的消息:一則是四十二歲的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路遙猝然離世,令人扼腕;另一則是一位七十八歲高齡的老作家與小他二十歲的一位中文係副教授喜結連理。

這就是生活。它有巨大的包容性6不論發生什麼事情,生活都不會停止。

在這一天還有更多的喪事和喜事同時進行,對某一個當事人來說是碰巧了,純屬偶然。從一個大的範圍來看並不偶然,是必然。有人哭,有人笑,喜事和喪事同時到來,生活就是這樣強大,脆弱多愁的人認為它過於殘酷。

我得到路遙早逝的消息,也是在兩個作家開辦的一個經營公司的揭幕慶典上。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隻能默哀一小會兒,暗暗神傷,將頭一杯酒不被人覺察地灑到地上,以奠路遙亡靈。然後該說還得說,該笑還得陪笑,甚至該喝還得喝。

倘因一個朋友的死而攪了另一些朋友的喜,就太過分了,會掃了許多不相幹的人的興。在歡聲笑語中隻你麵帶哀傷,又會顯得做作和不協調。

我方知歡樂有時也會很殘酷。

其實生活也像一匹烈馬,你若駕馭不好它就會被摔下來。

我原以為路遙有一副不壞金身。看上去他也確實像本錢十足,矮胖,粗壯。他自己也許正是這麼認為的。據他自己講,進入寫作狀態以後,生活就亂了套,全無規律可言,就像小說的情節發展毫無規律可循一樣,一切服從他的寫作情緒。什麼時候餓了,就到外麵的小攤上買點最便當最充饑的東西吃。如果是深更半夜感到餓了,也隻好挨著,等天亮後再說。天亮後倘寫作又來了情緒,也許把餓又忘了……

他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肝有毛病,即使知道也不會相信有大毛病。他很少談病,也不見他把自己當病人看。有的人病也許不比他輕,而鬧得全世界都知道他有病,老像要崩潰,卻依然活得好好的。在前幾個月路遙曾大病過一次,那是對他的警吿。可惜他沒有接受這警告,病未全好,他卻自以為沒有問題了,又去了延安。在延安又發病,送回來就直接進了醫院。從此再未出來。

花一萬多元裝修的新居,未能住上一天。

一一這說明他對未來、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他是近幾年去世的一長串中年作家中最年輕的一個。太可惜了!

他是消耗型的人物。隻注意事業的質量,忽視了生活的質量。

而許多大師,恰恰是有很好的生活質量才保證了卓越的生命質量和工作質量。

這生活的質量不隻是吃、喝、拉、撒、睡,還包括精神方麵的因素,諸如:修養、懷抱、誌趣、氣質等等。

生活如同衣服,人們都穿衣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風格,都穿著最適合自己的衣服。

人需不斷地學習生活,調整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以適合自己,完成自己。

路遙的生活通向自己的追求,也通向死亡——這最後一條路是誰都躲不開的。他隻不過為了實現自己的追求而過早地犧牲了自己的生活。給別人留下了許多惋惜和遺憾。但又不能不承認一他,卻是個勇者。

199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