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5 一人一個不鏽鋼(1 / 1)

第九章 5 一人一個不鏽鋼

1994年秋,我去中央黨校看望一個朋友。他是某省的體改委主任,桌上放著一個黑糊糊亮閃閃的杯子黑糊糊的是膠皮,分兩圈兒罩在亮閃閃的不鎊鋼套的外麵,手端杯的時候不滑不燙此杯造型有現代感,我以為又是什麼能延年益壽、包治百病的新式秘密武器問世了,便問他用這種杯子喝水有什麼好處,他說能保溫,聽說此杯子價格頗貴,大約要二百多元一個。

當時我雖是第一次見這種杯子,卻並未覺得有什麼太特別,平時也沒有格外注意它。一年多以後,在北京的一個座談會上才突然認識了這種杯子的厲害一一在座的都非等閑之輩,大概至少是處級以上的學者、專家。中央的機關部門多,級別高,不足為奇。值得驚奇的是他們幾乎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個黑糊糊亮閃閃的不鏽鋼杯!

看來這種新式喝水工具已經占領了國家市場的製高點,成了處級以上幹部的專用杯,可以稱為幹部杯。這些高級幹部們、高文化高智商的學者和專家們,為什麼也喜歡一窩蜂地趕時髦呢?他們就不怕拿混了嗎?

今年春,天津舉辦了一個有七十人參加的長篇小說討論會。在

會上,作家們自然要談到文藝部門的經費緊張、出書困難等問題。一位來賓在致辭時說:老聽到作家們喊窮,以前還不大相信,今天一看你們喝水的杯子,就知道作家們的確是太窮了,因為別的行業開這種會,桌子上大都放著不鎊鋼杯……

根據喝水的杯子就能斷定貧富,令我欽佩他觀察的細致和敏銳一一我仔細掃視會場,可不是嘛,大部分作家都用會議室裏的公用杯,少數人自帶著玻璃罐頭瓶,隻有北京來的一位評論家麵前擺著黑糊糊亮閃閃的不誘鋼杯。會場嘩然,大家開始借題發揮:作家再窮,也比那些不景氣的國有企業的職工要好過得多,這麼多天津作家居然沒有一個用不誘鋼杯的,說明天律太窮了!

我在想那位來賓說別的行業開這種會的話,現在能經常開會的行業有兩種,一種是政治性的會議,參加的是幹部;另—種是經濟類的會,參加的是廠長、經理、老板和管理人員之類的人物。聽說眼下普通的工人農民不再像以前那祥怕開會,而是盼著開會,盼著聽聽上頭精神,卻難得能接到開會的通知,更不要想會有機會到外麵去開什麼會了!

原來這種不鎊鋼杯變成了一種人的標誌,凡能鋼杯在手者,不是有權的,就是有錢的,反正都是正在走紅的。喝水的工具代表著人的身分一一時髦何其多,國人也真是夠敏感夠幽默夠無奈的了。

難怪這種黑糊糊亮閃閃的不鎊鋼杯會風靡開來,形成了一種社會景觀。老百姓為此已經編出了順口溜:

從中央到地方,一人一個不鏽鋼。

能夠上了老百姓的順口溜,可見不鏽鋼杯確實成了一種受人關注的社會現象。

其實這種杯子未見得就有多麼好,以前也不是沒有興過保溫杯,沏茶變味,從天津上火車掛上一杯水,到北京站該下車了,杯裏的水還燙嘴不能喝。打開蓋兒晾著會落灰塵不生,蓋著蓋兒涼不了,一是不解渴不救急,二是老喝太熱的水對胃也有傷害。可是,同樣也以保溫為主要性能的不鏽鋼杯,為什麼會發了大財?這種玩藝」又怎麼哄起來的呢?

把經營的眼光瞄準上頭,由上頭帶起一股風,形成潮流。許多飲料為打開局麵不也是先進京嘛,在國家的重要會議桌上擺出來,或者打出國宴專用、中國奧運代表團專用的旗號。既然生產一種產品是為了賺錢,當然誰有錢就瞄準誰的口袋。眼下誰最有錢呢?我想不起眼下哪種走俏的產品是衝著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來的。一巨形成一股潮流,從中央到地方,一人一個不鏽鋼了,生產廠家就不用操心了,潮流是暴君,是瘟疫,沒有人能抵擋。即便是一陣風、一窩蜂、曇花一現,也能足足地發一筆!前幾年時興磁化杯,現在是不鏽鋼杯,後麵是什麼杯呢?想發財的趕緊動腦筋,千方百計地創造潮流,引導潮流,然後就張開大網撈錢吧。

什麼時候中國能出現長久性的具有大規模、大氣象的名牌產品和名牌公司呢?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通用公司……

199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