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1 / 2)

第五章 三

金文起對文字的愛好,緣於他上中學時所遇到的一個奇特的老師。

這個老師姓穆,叫穆文才。

穆老師長得很瘦弱,臉小而眼鏡大,聲音又過於柔和,很女氣的樣子。

他不是任課老師,而是學區的政治輔導員。

這樣的老師本不應該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卻留下了——那時適逢徐遲的報告文學《 哥德巴赫猜想 》發表,學校把全體初三的學生組織起來,聽穆老師以這篇報告文學為內容的德育課。穆老師手裏不拿一張字紙,從容地走上講台,把那篇一般讀者閱讀都感到困難的文章通篇背誦下來。在背誦中,他用柔和的聲音敘述,用鏗鏘的語調抒情,聲情並茂,感情蘊藉,弄得台下的學生心潮起伏,熱淚橫流。由此,學生們既想當科學家,又想當文學家,總之,都不想把人生虛度了。穆老師很高興,因為他看到了學校政治思想工作所取得的實效。

然而,山區教育的基礎畢竟是差的,在中考前的摸底考試中,隻有金文起有考取重點高中的跡象,所以穆老師把金文起叫到校園外的小河邊,一邊散著步一邊說:金文起,你應該考上重點大學,給山裏的孩子爭光。

金文起重重地點點頭:行!

在金文起看來,能把那麼長的報告文學背著朗誦下來,本身就是奇跡,所以,他比敬慕文章中的主人公還敬慕穆老師。這樣一位自己敬慕的老師獨獨挑選自己給予叮囑,而且還在很詩意的小河邊,敏感的少年,自然就能感到這其中的分量。他不想讓老師失望。

他順利地考上了重點高中。

但穆老師的影響既鼓勵了他,又害了他。因為穆老師那份屬於文學的激情使他對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學習期間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因而影響了他的高考成績,他隻考了一所師專。以至於他隻能進學校教書,之後進了檔案局這樣的機關。

陸小可的糾纏,使他感到很難在檔案局呆下去了,而在機關普遍麵臨機構改革的情況下,調到別的單位去又極為困難,便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就在此時,他聽說一直在教育口當先進人物的穆文才老師突然下海到廣州經商去了,在震驚之餘也感到了一種可能。

他給穆老師打了一個長途電話。

他敘述了他在機關的落寞與無望,述說了希望過一種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活的願望。

穆老師說:“那你就再回到學校當老師。”

他感到極納罕,您都不願當教師了,反而勸我去從事那樣傳統的職業,這是什麼道理呢?他心裏說。但嘴上卻說:“好馬不吃回頭草。”

穆老師說:“你不要那麼虛榮,去過適合自己的日子。”

他幹脆說:“穆老師,我想跟您去經商。”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他一直敬慕著的、對他又一直關心著的一個可親可近的前輩,是一定會接受他的。

可卻聽到了十分幹脆的答複:“你不能到我這兒來,你沒有經商的氣質。”

“您比我還斯文,比我還傳統,都走到這條道上來了,我怎麼就不成?”他說。

“你跟我不一樣,你是憑意氣辦事,而我卻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理性思考。在個人氣質上,斯文的是我的外表,滄桑的是我的內心,我有承受一切考驗的準備。說白了,你是要改變一下生存環境,而我是要在商海中檢驗一下我的創造潛力,是一種進取的方式。”穆老師解釋說。

“然而有您的支撐,再大的起伏我也是能經受的。”他堅持道。

“我在這裏還是一個打工的身份,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怎麼能給別人以支撐呢?你不要對我存有幻想,幻想破滅之後,你會埋怨我的,到那時,我們純粹的師生感情會變得麵目皆非。”

到這時,金文起已分不清穆老師的話是真心還是推辭,隻有一點他以為他是清楚的:他們的師生關係已經有些變樣了。

“穆老師,您讓我很失望。”

穆老師聽後,半天不說話,他是在尋找金文起能夠接受的措辭。

“以我的理解,你在單位裏一直是過著風平浪靜的日子,可能常常有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卻沒有經過真正的挫折,你現在想下海,實際上是一種未經努力的放棄,是一種意誌薄弱的表現。以這樣的心境下海,前景是可想而知的。作為老師,我負責地勸你,踏下心來,調整心態,切切實實地做一番努力,搞出一點名堂,若還是不成,再做選擇,也不遲啊。”穆老師說。

穆老師的話,點中了金文起的要害,他已無話可說:“那麼,我就依您的建議,再做一下努力,看看有沒有新的起色。”

結束了與穆老師的通話,他難過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