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設壇傳教 第四章:洗之禮(1 / 2)

01

三十二應周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馬道長引身而退,黃娟就走到閻萍的身前,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

“我主觀音菩薩自有三千化身,夢中播佛,尋聲救苦。”

剛才,馬道長嘴裏念的四句,就是獻給大慈大悲觀音娘娘的頌詞,閻萍在好多廟子裏都曾有所耳聞。

刹那之間,閻萍覺得自己罪孽深重;過了一會兒之後,又覺得自己妄自菲薄……

“姐姐心裏有苦,說到底其實是遇人不淑,何苦要一味地自囚呢?”

這一句話問得閻萍啞口無言,低著頭尋思了半晌才說出話來:“願受教!”

黃娟擊了擊自己的手掌,大雙和小雙都魚貫而入,一人雙手捧著藍色的法袍,一人雙手端著沐浴的香膏。

“信徒受教和穿上法袍完全是兩回事,修行漸高,雜念日清,身上的法袍顏色就會愈加地由深變淺……”

根據黃娟的介紹,封老板才是這個道會的大法師,他將一座榮軍醫院捐贈給政府,就是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02

受洗的儀式很莊重,去衣意味著褪去以前的種種塵緣。

木盆裏撒著花瓣的香湯象征著霞光裏的九天雲海,出浴則是在天堂上落下了足跡。

“受禮之後,你就是我們的使者了,要幫助我們在塵世裏普度眾生,隻要有一心向善的迷失者還在路上,我們的使命就沒有真正地完成……我們會把你的舊衣也用香湯洗盡,供你在塵世裏使用。你的法袍將一直留在我們這裏,你回來之後就要穿上……”

閻萍害怕出語不當,什麼也沒有再問,心想就先按照壇主的意思和吩咐去做吧。

法袍有五種不同的顏色:大雙小雙為使女,穿綠色衣。使者高一級,穿湖蘭法袍。點傳師和講經師則穿淡黃色法袍。隻有壇主和道長才能穿象牙白的法袍,大法師是設壇傳教的掌舵人,要穿黑袍,是取白極而黑的意思。也可以說是:座擁黑暗,傳播光明。

另外,根據成就的大小,到了每年重陽節上的大法會,大法師還會單授一種功德袍,有獅、虎、蟒、鳳和鷹之分。前三種屬於乾德,後兩種屬於坤德。

在年度的大法會上,要乾坤分坐,不能像道場那樣男女雜處。

信徒分三階:初階叫拜佛者;進階後叫入教者;操行有方後才能稱為修道者。大法師隻給第三階信徒傳無字道,壇主和道長負責幫助入教者,傳有字教。點傳師和講經師麵向有心拜佛的大眾,廣傳福音。

閻萍聽到了這裏,才問了問自己該做的事。

“你是我們大法師欽點的使者,具體該做什麼,你聽他的吩咐。”

“哦……”

原來是這樣,閻萍突然間感到自己有了底氣。

黃娟向閻萍介紹,出家念經很荒唐,離開生活日用,何來真理?受戒修行更虛妄,不務生計勞作,何來大道?我們修心度人,不拘泥於形式。上應天意,下順民心。

03

閻萍出浴後,擦幹自己身上的水珠,從大雙手上提起了自己的法袍。

它是旗袍的樣式,質地很柔和,手感也很溫暖。也就是領口呈現出湖藍色,從胸襟開始顏色就逐漸地變深了。

小雙把一條紅寶石雞心項鏈掛到了閻萍的頸上,又把那天封老板扔出來過的蕾絲胸罩和丁字褲替閻萍穿上了。

這旗袍就像是量身訂製的那樣,穿在身上十分地貼體,顯得既高貴又華麗。配上黑色的腿襪和小巧的高跟鞋,簡直就像是畫報裏麵的摩登女郎。

抬頭再看一看大雙和小雙身上的短衣,那模樣就像是大戶人家裏的小丫環。

“到了夏天,又穿什麼呢?”

黃娟笑了笑:“還是旗袍,單絲薄綢,無袖的款式……”

“這是胸針!”

最後,小雙把一隻小巧的銀色胸針從飾品盒裏取出來,戴到了閻萍的左胸上。

“這是我們的標識,它的質地和造型標誌著在我們會裏的地位。”

閻萍得到的胸針像一隻白鴿,她發現黃娟的胸針竟是一隻很美麗的鳳凰。

04

接近黃昏,道場裏的信徒紛紛回家……

留在會館裏的人員除掉聘請負責衛生,漿洗和餐飲的雜工,還不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