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卷:閻萍受命 第七章:蔣介石(1 / 2)

01

這時,蔣介石正在自己的黃山別墅裏踱著艱難的步伐。

他的大書桌上放著一疊中條山的戰況,連續的慘敗使他的臉色陰冷如鐵。

這段時間,日方頻頻向他暗示,隻要承認滿洲的獨立、放棄反日立場和協同防共,雙方就能坐下來進行和談。

蔣介石很清楚日本迫切需要解決中國戰事,很想能從中贏到更多的東西。他沒有想到日本陸軍得到了國際勢力的暗示,又重新燃起了以黃河甚至是長江為界,徹底分裂中國的勃勃野心。他們乘人不備之際,集中火力攻擊懸垂於晉南中條山上的中央國軍。

中條山位於黃河的北岸,橫亙於山西南部。它東接莽莽太行山脈,西連巍巍稷山,北靠素有山西糧倉美譽的運城盆地,南瀕一瀉千裏的滾滾黃河。長三百餘裏,寬一百餘裏。它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座大山互為犄角,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自古就關隘重重,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布兵於中條山上,既可以全麵瞰製豫北、晉南和陝西的廣大地區,也可以屏蔽河南的洛陽和關中的潼關。

倘若失守,日軍既可渡黃河南下,問津於隴海沿線,一舉侵奪沃野千裏的中原腹地……

02

三八年,冀察戰區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率領自己的西北軍健兒進駐中條山。

全軍上下二十多萬人馬,依托山勢構築了堅固陣地,把整個中條山變成一座堅固的城堡。抗戰以來,各地的愛國青年紛紛趕來,或投筆從戎,或動員民眾,在保衛母親和保衛黃河的歌聲裏,枕戈待旦。

從三八年到四一年初,日軍曾經先後十一次大規模地進攻中條山的陣地,企圖打開這道黃河北岸的防線,繼續進犯南岸廣大的中原腹地,都未得手。

天皇幾次垂詢以後,終於怒不可遏,責令陸軍以戰雪恥。

這一次,日軍以多田駿中將為總指揮官,集結了六十三個大隊超過十萬的兵力,準備再次突襲已經防線不穩甚至岌岌可危的中條山陣地。

在此之前,蔣介石曾經親自到中條山前線視察後,在衛立煌的總司令部裏召集了高級將領訓話。各軍將領紛紛立誓:盡忠職守,誓與中條山共存亡。

不料,這時竟有人狀告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有長期通共之嫌。軍事委員會責令衛立煌司令官返回重慶述職,在查證期間將其軟禁於川南的峨眉山中。

參謀總長何應欽臨時代替衛立煌指揮第一戰區後,無視北麵日軍的巨大威脅,也聽不進各級指戰員的建議,更無視廣大民眾的要求,積極布置用精銳兵力進攻陝西的延安地區。

在何應欽的授意之下,重慶軍令部從晉南的防禦體係中抽走了孫蔚如的第四集團軍。該部素有中條山鐵柱之稱,可以說是整條防線的中流砥柱。

03

日軍經過充分的準備,包括滲透到西北軍的物質供應係統,派出多支特站隊潛入和空投到交通線上等等,終於在四一年的五月七日,發起了中條山戰役的總攻。

當時,我們的戰區不僅主帥缺位,而且各部都在秘密清理存在親共傾向的將士。戰事一開,駐守在中條山上的國軍各部均猝不及防,立即就全線陷於被動。前線部隊的通訊線路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日軍特戰隊的破壞,無法與後方和友鄰部隊聯係,隻好各自為戰。很快,整個戰線就苦撐不支,迅速地被敵突破。

還不到十天,唐淮源上將、武士敏中將、王竣中將、寸性奇少將、梁希賢少將和陳文杞少將悲壯殉國,近十六萬國軍士兵被日軍合圍後,潰不成軍……

事後日本的軍方宣稱,是役中國軍隊被俘士兵約三萬多人,陣地上棄屍四萬多具,國民黨軍隊總傷亡超過十萬。

蔣介石說這是自抗戰以來自已蒙受的最大恥辱,自稱這也是他的一生中最暗淡的時光,內心深處倍感自責和絕望。

臨敵易將,本是就是軍中大忌。身處前線的參謀總長何應欽竟然不清楚前線敵情,甚至還不知道自己的部隊駐守在什麼位置。

重慶軍委會要求在山西境內作戰的八路軍予以馳援,延安方麵則強調晉南素來不是自己的防區,軍委會曾三令五申不允許八路軍跨越防區作戰,自己在晉南已無一兵一卒。

縱觀山西境內的軍事形勢,皖南新四軍被國軍圍殲以後,何應欽又在第一戰區調集精銳的軍隊,處心積慮地做準備進攻陝北延安,八路軍和西北軍積極合作抗日的局麵已經被徹底破壞……

以前,中條山能固若金湯,得宜於國共兩軍能通力合作,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