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西昌行轅位於西昌老城的府街,以前是寧遠府台衙門。
行轅政治處主任艾峰推開辦公室的木窗,凝視繁星點點的夜空,一動不動。
下午,徐鵬飛來彙報了火把節期間的安全措施,特別提及日本特務很可能已經滲透到了鄧秀廷的寧屬靖邊司令部。
靖邊司令部的政工處是歸西昌行轅政治處領導,它的處長由孫副司令掛名,具體工作都是由他的副官孫衝在做,基本上都是一些表麵文章。
這支由本地人彝漢合編的部隊情況特殊,不僅西康省主席和二十四軍的主官劉文輝指揮不動,就連重慶軍委會下的命令也偶爾會陽奉陰違。
總裁熱衷於搞力量平衡,導致很多政府部門的主官都與掌握軍權的將領們沆瀣一氣,逐漸形成了數個彼此重疊交織又互不賣帳的勢力集團。黃埔嫡係裏就有何應欽集團、戴笠的軍統集團、陳誠的土木係和他的六戰區、顧祝同的三戰區和薛嶽的九戰區,地方上還有桂係的白崇禧、雲南王龍雲和山西王閻錫山等不一而足。
行轅主任張篤倫與劉文輝曾經是保定軍官學校的同窗,還擔任過四川省主席劉文輝的駐京代表。西康建省時,總裁派他出任西昌行轅主任,要求他想辦法從內部瓦解劉文輝的軍事力量。這兩三年來,他逐漸把鄧秀廷拉到了身邊,彼此呼應。
鄧秀廷有一個加強團駐守西昌,這支部隊的老底子是孫副司令從禮州帶出來的彝兵營。
擔任西昌防戍的另一支部隊是七十一軍的德械三十六師,它一直屬於總裁直轄的警衛部隊,被稱為嫡係中的嫡係。
艾峰從軍之初就在這支驕傲的鐵衛禁軍裏,昔日的戰友基本上都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大會戰期間為國捐軀了。
02
去年七月,總裁安排重新整編的三十六師駐進西昌。
就在今年的初春,其主力已調到雲南西部,僅留下了一個教導隊和後備團。
臨行之前,師長李誌鵬與艾峰有過一次徹夜的促膝長談,念叨起以前三個德械師裏的故交老友,悵然若失。
三十六、八十七和八十八是全軍最初的三個德械師,一直都直屬中央。他們的前身都是國民政府中央陸軍教導隊和警衛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禦林軍。
淞滬會戰,他們是首戰部隊,也是打得最英勇頑強的部隊之一。
其中,孫元良所統的八十八師,血戰七十多天屹立如山,麵對優勢的日軍沒有向後移動一寸陣地。謝晉元團長率楊瑞符營四百人堅守閘北的四行倉庫,史稱八百壯士守四行。他們的陣地孤懸戰陣,大樓上高懸一麵由十四歲少女楊惠敏冒險送進軍營的國旗。
一月後,音樂家夏漢興把他們的事跡寫成了一支雄渾悲壯的歌: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縮;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
在南京保衛戰,減員過半的三個師負責守衛中華門、光華門和雨花台。在慘烈的阻擊戰中,他們力擋數倍的日軍主力,幾乎血拚殆盡。
在武漢會戰的北線,碩果僅存的德械三十六師奉命防守富金山。
他們與日軍激戰九天九夜,僅有八百餘人衝出日軍的重圍,為三個德械師寫下了最後的輝煌與榮光。
03
“主任,孫副司令到了,在會議室裏。”
艾峰沒有回頭,就對自己的秘書說道:“請孫副司令直接上來!”
孫子汶是鄧秀廷的結義兄弟,也是早期護商隊的軍事骨幹。這人梟勇機智,屢能出奇製勝,深得鄧秀廷的信賴與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