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卷:山間鈴響 第四章:各弄穀(1 / 2)

01

吃罷早飯,甲古畢摩帶著栗原北雪繼續北行。

“天生石裏麵的峽穀叫各弄穀,可以彎向東麵的美姑河。”

栗原北雪走到天生石下,發現這座石峰是致密的玄武岩石核,黑黝黝的樣子就像鐵杵。

其實,它比早晨粗略的估計還要高大,基本上封住了幽深的各弄穀。

它的石基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狀若碩大的蓮花,花瓣重疊,簇擁在四周。

栗原北雪當然知道,自己國內有比天生石更鮮明的男根崇拜。

每年春天,在日本各地的民間,都會舉行盛大的男根祭,身著彩衣的男男女女都如癡如醉……

或許科且這個名稱的本意應該是可且,也就是說漢人們是稱這塊天生石為可且石!

可是個會意字。從口從丂,表示在神前歌唱。且是一個象形字,它的原義就是祖根的意思。詩經裏說: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詩經裏還有一篇也說: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隻且。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隻且。

這首古風,格調華彩流美,直率輕快,將陶陶如醉的房中之樂描寫得活色生香,其味雋永而綿長。

02

“我聽說,黑彝除了打仗,就隻會做些搶人劫財的買賣?”

甲古畢摩沉默不語,隻是細心地觀察著身邊的女人,發現她與以前的那個女學生有很多不同,膽識過人。

栗原北雪也是無話找話說:“其實,你們大可不必搶人。搶誰都不好,誰也不欠誰……”

“蛇不欠鷹吧?鷹要抓蛇;羊不欠狼吧?可狼天生就是要吃羊!”

一句話把栗原北雪問得是啞口無言,心想木下勇不慎落敗,這一點也怨不得別人。

強者審時度勢,弱者怨天尤人。

“甲古大畢摩,這各弄是什麼意思?”

“各弄就是支鍋石,這裏的三座山峰就像三腳鼎立,山間的深穀自然就叫各弄穀了。”

栗原北雪抬起頭來望了望,從林深樹密的瓜裏根本就看不到山頂。想來是有人登上了這裏的山頂,俯看過這一帶的地貌。

03

接下來,甲古畢摩就從各弄說起了彝家的火塘。

彝家的火塘比較講究,一般設在堂屋正中或者靠右一點。

這火終年不熄,遷居時也要取走少許老房裏的爐灰,帶到新的居住點,象征著薪火相傳。

彝家的火塘是由三塊弧形石板拚成的圓形火坑,這種弧形的支鍋石就叫各弄。整個火塘是叫三鍋莊,有鍋莊舞。

彝人的全部生活就圍繞著家裏的火塘進行,從生到死就像是一支熱烈奔放的鍋莊舞。生於斯,也死於斯,酣暢淋漓。

鍋莊周圍的座次十分講究,鍋莊的左上側為貴客的席位,鍋莊右側則為戶主的席位,其餘的地方才屬於家庭的其它成員。

每家打製各弄石都要從選材開始,然後是打磨、造型和雕刻。常見的造型圖案和雕刻的花紋有:星星、月亮、太陽和火把,也有少許的動物和植物。

在火塘上,老人們會講家族的來曆和往事,一般都要從大洪水過後的茲茲蒲武講起。

說是那裏有座洛尼山,屋後有山能放羊,屋前有壩能栽莊稼,壩上有坪能跑馬,有花有草都是藥……

所有譜牒都說,彝人的共主是阿普篤慕。所有的上古經書也都說:茲茲蒲武以前是實部落和勺部落的領地,自古就有賽歌招親的傳統。有一年,篤慕也去茲茲蒲武趕歌會,與蚩以武吐、能以咪都、尼以咪哺三位姑娘相好定親,後來育有六子。蚩以武吐生武部慕雅切和乍部慕雅考;能以咪都生糯部慕雅熱和恒部慕雅烏;尼以咪哺生布部慕克克和默部慕齊齊。這便是彝族最初的六部,史稱六祖分支。

其中,老三慕雅熱和老四慕雅烏是從茲茲蒲武到了美姑河畔。在洛俄依甘的莫古格埠相會後,他們又走到了鳩圖木古的天生石下結盟。在彝語裏麵,莫古是見麵親熱的意思,美姑二字是因文生義,它的原義應該是莫古的音轉。可以說美姑河就是莫古河,或者好古河。

結盟以後,慕雅熱向西紮根去了大涼山,慕雅烏則向東盤據於小涼山。

恒部慕雅烏有三支,一支是定居於昭通,發展成烏蒙部;一支經貴州西北部的畢節地區遷徙至四川南部的永寧和古藺一帶,發展成為了扯勒部。一支從雲南昭通渡過金沙江後沿美姑河北上到達涼山腹地,發展成為了古侯部。

這些故事,每一個我們的彝家孩子都是耳熟能詳。

栗原北雪發現彝人們特別愛講這些往事,好像這就是他們的生命。

04

路是越走越險,栗原北雪也倒吸了一大口冷氣。

山道從巨岩的夾縫間穿過,一麵絕壁淩空,另一邊則是雲霧翻騰。

應該是快到晌午了,陽光才穿透了重重的雲層,照到了黝黑的岩體上,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