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卷:善善惡惡 第二章:日記本(1 / 2)

01

回到桃花庵,羅紅把徐來帶進了自己的臥室。

“小妹,這次到南京來,我當然是橫下心來放手一搏。 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高陶事件的前因後果,你要感興趣可以翻一翻……”

羅紅從枕頭下抽出一本日記,把徐來留在了自己的臥室裏,就去忙其它的事了。

這本緞麵硬抄很像一本裝飾典雅的書,裏麵字跡娟秀,記錄的內容除了抄錄的新聞,就是一些私人雜感。時間跨度是從八一三抗戰到日軍攻進金家寨,近五年半。

徐來沿著時空的經緯線,很多記憶的片斷都在自己的頭腦裏逐漸鮮明,又慢慢地歸於沉寂的黑暗。

江山漸次雨飄搖,虎狼相爭萬事消。

於茲方哭刑天誌,依稀又聞長城謠……

這是羅紅寫在日記本扉頁上的小詩,下麵還寫了一排小字:關山萬裏,碧海丹心。

02

中日戰事初起時,海外列強都各懷鬼胎,態度曖昧。

蔣介石在列強麵前碰了一鼻的灰,仍然說道:“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我們還是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溝橋事件的解決。”

三七年九月,日本的海軍已經封鎖了中國的海岸線,中國向國聯控訴日軍的暴行,並懇請各國主持主義。國聯大會僅對日本做出了口頭譴責,甚至不願肯定這就是侵略行徑。十月十五日,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向美國聽眾播音,其中說道:“根據人道與正義之立場,中國謹向美國大眾請求一件事,萬不可直接或間接資助侵略者,予以便利……”

徐來發現羅紅在引用消息和數據時,都一絲不苟地注明了材料的出處,無一例外。

在侵華之初,日本軍人的氣焰相當地囂張,保守一點的將軍都說是三月亡華,激進分子甚至聲稱,中國必將不戰而降。戰至十月,他們不僅沒有拿下上海,自身也傷亡慘重。十月下旬,日本外相廣田弘毅請求德國出麵斡旋,和平解決中日爭端。對些,國防參議會主席汪精和軍政部長何應欽都積極回應,主張讓步求和。蔣介石希望即開幕的公約國大會能對日方予以製裁,選擇了觀望。然而,他連一句安慰話都沒有聽到。

日本政府請德國斡旋,就是想逃免公約國大會的指責和製裁。中國希望得到公約國的援助,也是首鼠兩端。公約國大會剛結束,日軍柳川兵團就在杭州灣登陸,使淞滬陣地上的防線聞聲崩潰……這時,蔣介石後悔莫及,表示國民政府可以考慮日方的和談條件。戰場上的勝利使日軍得意忘形,一路燒殺搶掠撲到了南京城下……南京的抵抗很出乎日軍的意料,得手後便縱兵屠城。日本政府鑒於在軍事上已呈風卷殘雲之勢,立即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和談的門檻。蔣介石隻好表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

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知道後,發表聲明:“國民政府不理解帝國政府的誠意,狂妄策動抗戰,對內,不察人民塗炭之苦,對外,不顧東亞整個和平。帝國不承認這樣的政府,並期待能與中國的新生政權真誠合作,進而與這個新政權調整兩國邦交,協助建設新興的中國。”

近衛文麿的這個聲明,可以說是顛覆了蔣介石政權的合法性。德國也從中立狀態迅速倒向了日本,承認滿洲國獨立並與建交,還召回了駐華大使和軍事顧問……

這時,美國政府也與日本人眉來眼去,準備從戰勝國那裏多撈點好處。

武漢淪陷後,汪精衛派心腹高宗武和梅思平到上海,與日方影佐禎昭和今井武夫簽訂了日華協議,又稱為重光堂協議。

不料,近衛內閣被迫集體辭職,本來打算用講究體麵的汪精衛取代奸詐成性的蔣介石的計劃也被束之高閣。這段時間,日本國內的政治傾向日益右傾,激進的軍國主義分子迅速上位,主張用武力去解決一切爭端和問題……在接近半年的時間裏,汪精衛及其隨從惶惶如喪家之犬,常常是一夕數驚。

03

汪精衛堪稱國民黨裏的元老和少年英雄,可謂是名冠京華。

想當年,他曾主動請纓,當街行刺清廷攝政王載灃。敗被俘後,還口占一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在獄中,鐐銬加身的汪精衛還給自己的名字作了一個注釋,又提筆寫出四句:“啣石存癡絕,滄波萬裏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清庭的肅親王善耆敬其俠膽義腸和驚人才華,竭力地為其開脫。頂著各方麵的壓力,善耆沒有將汪兆銘推向刑場。辛亥革命之後,汪兆銘得以出獄,便與一直不離不棄的海外僑女陳璧君結婚,何香凝為伴娘。

有一個說法,陳璧君散盡千金,終於贏得一個人和一首詩:“落葉空庭夜籟微,故人夢裏兩依依。風蕭易水今猶昨,魂度楓林是也非。入地相逢雖不愧,劈山無路欲何歸。記從共灑新亭淚,忍使啼痕又滿衣。”

羅紅對這個既有英雄情結又不失儒雅風度的美男子也評價很高,認為他和陳璧君的愛情生活堪稱完美,還抄了汪兆銘的一首金縷曲:“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國破家亡無窮恨……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襟循環細讀,殘燈如豆。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腸已斷,歌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