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七月二十四日,橫山勇把十一軍司令部搬到了衡陽城北。
參謀長中山貞武將旭通報第五十八號遞到了司令官手裏,說道:“昨天,重慶嚴令各部馳援衡陽,動用總兵力已過三十萬。”
“救援各部不足為慮,焦點還是方先覺的第十軍。對了,你認為他所謂的有條件停戰到底是什麼意思?”
“依我看,這就是緩兵之計。隻要他的校長還沒有放棄衡陽城,他就會繼續堅守下去!”
橫山勇氣惱地說:“柴山機關長認為,我們強攻衡陽很不明智,起碼還要再付出一個整編師團的犧牲。還說,讓方先覺主動放棄抵抗,意義重大!”
“戰場不是商場,哪有條件可講!”
“該打就打,除非是那邊主動派人洽談……”
橫山勇用力揮了揮手臂又繼續說道:“不能挫敵之銳氣,必將使我們十一軍的將士們蒙羞終身!”
中山貞武說:“剛才,我到各聯隊跑了一遍,下麵將石都急於複仇雪恥,士氣可用。”
“我們重炮師團和戰車師團,幾時能來?”
“還有幾天……”
橫山勇擺了擺手,兩眼緊緊盯著條案上橫臥的軍刀,浮想聯翩……
02
一九四四年初,東條英機一人兼任首相、陸軍大臣和參謀總長三職,可謂是從古至今都沒有過的奇觀。
四天之前,也就是七月二十日,天皇召見小磯國昭和米內光正,要求他們倆迅速組成新一屆內閣,想辦法體麵地結束戰爭,收拾殘局。
七月二十二日,小磯內閣成立:小磯國昭任首相,米內光政為副首相兼海軍大臣,杉山元任陸軍大臣,重光葵任外交大臣,梅津美治郎任陸軍參謀總長。
組閣以後,小磯國昭就確定了以戰促談的總方略,希望能夠集中陸軍和海軍力量,打一場局部的勝仗,推進停戰談判。同時,他加強了內閣和軍事統帥部的聯係,在大本營之上又搞出了一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
七月二十三日是一個周末,還不到八點杉山元就到達了大本營。
上午九點,他要在這裏組織召開第一次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全麵檢討戰局。
六十四歲的杉山元出生於武士之家,曾被陸大的同學們稱為傻瓜元,他還有一個更不恭的外號叫做廁所門,意思是從裏外兩麵都可以一推而開。
小磯國昭、杉山元和畑俊六都是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二期的同學,三人的關係很好,被人稱為三叉戟。
在陸軍大學裏,這三人又都是二十二期的同學,畑俊六還是那一期的首席畢業生。
梅津美治郎則是陸軍大學第二十三期的首席畢業生,岡村寧次畢業於陸大的二十五期,橫山勇畢業於二十七期,都是軍刀組裏的翹楚。
明治維新,日本建立起了係統而完整軍事教育體製。
陸軍幼年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是培養基層軍官,陸軍大學則是培養元帥的搖籃。
陸軍大學隻招收年齡不滿二十八周歲並且在部隊服役兩年以上的軍官,每年隻招生區區的幾十人。
三年總成績的第一名為首席畢業生,前六名均能獲得天皇的禦賜軍刀。後來,日本軍界就把這批人統稱為軍刀組。
03
橫山勇知道柴山機關長是參謀總長的心腹,也是陸大首席畢業生石原莞爾的擁躉者。
在關東軍裏,橫山勇和石原莞爾同年,也都是我行我素的怪人,曾惺惺相惜。現在,橫山勇不得不承認,石原莞爾的對戰爭局勢的預判相當準確……
早在一九二九年,石原莞爾就提出了自己的最終戰爭論,認為:“發源於中亞的人類文明分為東西兩支,幾千年獨自發展,各有優劣。近代,這兩個文明隔著太平洋相互對峙,戰爭不可避免。這場戰爭的勝利方就是未來世界的當然領袖,日本帝國應該勇敢地站出來,代表東方文明以弱勝強。”
石原莞爾聲稱:這場東西方文明的大決戰必將是久作戰,日本應該立即搶占滿洲這片無主地,做為戰略的支撐點。日本在沒有做好一切準備之前,斷不可輕率興兵。
四一年底,東條內閣發動太平洋戰爭,石原莞爾公開唱反調:“要是喊一句什麼口號就能夠打勝仗,我們就都是飯桶!”
這次,石原莞爾也是極力反對規模龐大的一號作戰,還說這就是自取滅亡。
石原莞爾總是離經叛道,橫山勇可不想步他的後塵,去坐冷板凳。
在讀陸大時,有一道這樣考題:“在行軍途中,發現了敵軍,該怎麼辦?”
後來,主考教官公布的正確答案是這樣:“包圍起來,幹淨並徹底地消滅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