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卷:衡陽之殤 第三章:中國通(1 / 2)

01

城外的槍聲漸漸遠去,出小西門迎接六十二軍的趙天勇空手回來了。

方先覺很清楚,不是六十二軍的先遣團打不進來,而是別人不願意自入死地。

六十二軍是桂係的精銳,在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和黃濤軍長的眼裏,守住家門肯定要比解圍衡陽更重要。

這時,梅朵拿著一紙電文走到方先覺的身邊,輕聲說:“方軍長,十一軍把所有的主力都調到了衡陽,總兵力已達十萬。”

“我們的援軍現在都到了什麼位置?”

“兩天過去了,都裹步不前。”

顯然,日寇已經再一次加大了兵力投入,各路援軍根本就沒有積極殲敵的打算。

“敵台那邊還什麼動靜?”

“小磯國昭組閣之後,一是將第十五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就地免職,幾乎重組了緬甸方麵軍,把防禦重心放到了緬北。二是三顧茅廬,有請石原莞爾重新出山的跡象。三是柴山機關長升任陸軍次官,有可能是為有可能的和談做準備。”

方先覺曾經研讀過石原莞爾的演講提綱,知道這人不僅是一個壯誌淩雲和目光遠大的戰略家,還是一個既豪放又老辣的賭徒。

02

日俄戰爭後,日本霸占了中國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

不久,日本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在旅順設立了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

一九一九年,又在旅順口設立關東軍司令部,統領一個野戰師團、六個獨立的守備營和負責治安的憲兵隊。

慢慢談到關東軍,梅朵說道:“板垣之膽,石原之智,可以稱為關東軍的雙子星座。”

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都自視甚高,既是野心家,又都是中國通。

在日本軍界,陸軍士官學校的第十六期群星閃爍,裏麵有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和安藤利吉等侵華幹將。

一九二零年,在漢口派遣隊的司令部裏,從事情報收集工作的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都雄心勃勃。兩人誌同道合,一見如故,結下了終身的友誼。

一九二九年,這兩人又先後到了關東軍的司令部,著手策劃醞釀已久的滿蒙獨立。

03

一年前,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授意河本大佐搞掉不聽使喚的張作霖。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少帥張學良與蔣介石結義稱弟,帶著四十萬東北軍易旗內附。

當時,日本陸軍都認為,滿洲是他們從俄國人手裏搶下來的地盤,滿蒙是帝國未來發展的生命線。

板垣征四郎手裏的關東軍隻有一萬人,張學良的武裝力量則是四十五萬,其中正規軍有二十七萬,駐奉軍就有六萬精銳之師。更何況,東北軍手裏的武器比日本關東軍的長槍還要優良。

對此,石原莞爾曾經輕蔑地說道:“我們不用拔劍,隻用竹刀就足以嚇退花花公子張學良。”

當時的內閣知道後,質問道:“你們以為整個國際社都會不吭聲嗎?一直虎視眈眈的蘇俄人也不敢管嗎?東北軍的骨幹都是棒子出身,也不要自己的窩了?”

石原莞爾則回答說:“蔣介石不管,誰還會管這一攤爛事……”

事實就是這樣,一百多日軍就端掉了少帥的北大營。半年時間,一萬關東軍就橫掃了東北三省。繳獲飛機兩百餘架戰鬥機,坦克幾十輛,大炮數千門,四千多挺捷克式機關槍和近十萬多支步槍……

時人有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行。溫柔鄉裏英雄塚,哪管日寇奪沈陽……”

石原莞爾拿得準,板垣征四郎打得狠,兩人搶下的領土是日本四島的十三倍,迫使數千萬民眾流離失所。

04

三六年,石原莞爾升任陸軍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長,主持修訂了國防國策大綱。

大綱裏提出:“日本的國策是成為東亞的指導者,為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的同時,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工作。”

三七年,石原莞爾又升任參謀本部的作戰部長,他也曾經說過:“滿洲隻不過是我們立起的手腳架,我們還要到山西去取煤……”

後來,在重慶流傳一個這樣的段。

日軍飛機又來轟炸了,躲進防空洞的蔣介石對身邊的侍衛長說:“娘死匹,我也給她們炸煩了,要不然就和他們談判?可是和誰談呢?天皇不管事,首相就像走馬燈地的換,想談判也找不到對手啊!”

侍衛長想了想,說道:“報告委員長,我們可以找三個人談。”

“那三個人?”

“少佐,中佐和大佐!”

可以這樣說,這場中日之戰就是由日本陸大軍刀組成員共同完成的一次沙盤作業。

岡村寧次有一個觀點:“塘沽協定和何梅協定生效後,我們就應該擇機停止積極的對外政策,鞏固並消化已經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