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郾陽皇朝,宣和四年。

早朝完畢,晨光乍現,他匆匆更下朝服,舉手投足間,皆散發著帝王的英氣,深邃的眼眸中數不盡的複雜。

他,莫長黎,郾陽的皇帝——宣和帝。

登基已有四年了,郾陽山川依舊,宮中內外大小事宜有條不絮著,唯獨立後之事遲遲沒有落下帷幕。莫長黎隨聲道了句“頤寧宮”,再無言語。隨侍他的內監看上去早已年過不惑,飽經風霜。內監應下了聲,待莫長黎更衣完畢後,走出淩霄宮,拉長了音調,“擺駕頤寧宮——”

束發紫金冠熠熠生輝,襯得他的臉龐棱角分明。服飾不算太華麗,也不算簡陋,僅隻是一件攀著龍紋的日常月白錦袍,卻是與他修長的身子渾然一體,俊朗又不失威嚴。從宣和殿到頤寧宮有一段不近的路程,莫長黎卻無心欣賞初春景色,一路上一直思慮著立後事宜——是時候應該要做個決定了。

“兒給母後請安。”皇帝右膝跪地,如同往常一般不卑不亢做了禮數。

太後見皇帝至了頤寧宮,停下手中的書卷,緩緩抬起頭,“免禮吧。”顰眉間,便可見她端莊貴氣,雍容無比。

“謝母後。”皇帝起身答道,動作不緊不慢,“宮中諸事可還穩妥?”一語道完又瞥了瞥兩側宮女內監,示意退下。

“勞皇帝掛心,一切安好。”太後抿了抿玉盞中的西湖龍井,“隻是……”

皇帝未待太後續完下半句,便道,“今日朝上,群臣上議立後之事……不知母後如何想的?”

太後笑咳了聲,“如今你已登基,立後原也是應該的,不過既然群臣提及,你也是時候考慮考慮了。若是問了哀家,皇帝自是知道的,哀家以為溫氏可當。”

“溫氏?”聽到這兩個字,皇帝一改方才模樣,眼中怒火漸盛,“母後道的溫鈺?兒倒覺得,夏氏可為後!”

“笑話!”太後麵上笑容一滯,即刻放下玉盞,盞中茶水濺出了大半。“溫鈺幾時配不上皇帝?她本就是先帝許配下的王妃,又是副前鋒參領之女,莫不是還不如一個不明官職的丫頭?如今那夏氏膝下無子女,現身居妃位,若是再幾日變成了一國之母,怎能服眾?怎能堵了悠悠眾生之口?”

皇帝猶豫片刻,終是狠下心腸,“母後最是明白,兒子為何爭下的這個帝位。”

“為何?”太後冷冷笑過,又輕歎了口氣,“既已成事實,皇帝又何必自欺欺人。此事皇帝不必多言,立夏氏為後,哀家絕不允許!朝臣之心你自是知曉,若你此時行事乖張,隻怕母後也難保你郾陽江山。”

“母後的意思,便是兒這皇位能不能坐的安生,端看是不是立她溫鈺為後?後宮之事尚要順著那幫臣子之意,兒倒要問問,這一國之君到底是朕,還是那幫大臣!”聞言,皇帝振袖而起,愈發厲聲道,“兒知母後娘家溫姓,卻是生生要擔上這外戚幹政的名頭?若夏瑾歌不能為後,兒便也不願再議立後之事!兒子告退。”語畢,兀自離去。

“那隨著皇帝的性子便是。”見他離了去,太後平了平氣息,話語顯得十分隨意。“趙公公,哀家若是沒糊塗,再過兩月應是新秀進宮之時吧?”

站在太後身邊的一名年長內監徐徐道,“回太後,正是如此。”

“但願那些個美人兒,能變變皇帝的心思。”太後伸指觸了觸桌上茶盞,“茶涼了,去換一盞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