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聞言,道:“少年之人,就該有些銳氣,暮氣沉沉若行將就木,難成大器!”
又翻了翻試卷,忽見試卷之字疏淡娟秀,可謂冠絕當世,比趙孟頫猶甚,暗道本朝又出了個書法大家!又看了內容,是“吾嚐讀賈誼新書”,後麵還有他方才提的朱批“論古有識,思力沉摯,筆情清矯,縱橫出沒,變化從心”,又見卷頭處書“應殿試舉人,臣賈化,年十八歲,浙江省湖州縣人……”隱約想起來濟南府做《趵突泉賦》的那個容貌綺麗的小舉人,初時還覺得他文風輕浮,如今看著文章倒是穩重了不少,遂把那份卷子挑了出來。又另挑了一張,單獨拿出來,命旁邊太監傳給下麵的考官,道:“便點這三人為頭三甲吧,具體名次明日殿上再議,其他的你們便自己看著定名次吧!”
越明日,卯時天剛拂曉,魚肚白的天空照亮了沉睡了一夜的京城。恢弘的鍾聲敲響,紫禁城午門的三扇正門,兩扇東西對開的掖門同時緩緩開啟,庚辰科三百零五名貢士跟隨在身穿朝服,佩戴朝珠的文武大臣們身後第二次進入紫禁城,按照會試名次排序,雨村站在眾貢士右手邊第一排第二位,隨眾人徐徐而入,貢生們身著藏藍色朝服,因還沒有官位,所以衣服上沒有補子。
莊嚴肅穆的紫禁城讓一眾興奮的貢生們斂了聲息,隻有那年紀小的眼睛仍不老實的偷偷摸摸四處打量,就是那老成持重者也會轉頭看個一兩眼。雨村因前世曾到紫禁城裏參觀遊覽,昔日裏隻有皇家能夠居住的地方成了人人可進的公共場所,卻是再威嚴的地方也無法令人生出敬畏之心,是以雨村並沒有其他士子的好奇,隻眼觀鼻,鼻觀心走自己的路。
走到太和殿外,眾人止步,列隊等候。稍後,有太監唱喏:“吉時到——百官率貢生覲見——”
貢生們跟隨文武百官從掖門進入太和殿,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金鑾殿門前的廣場之上,文武百官魚貫進入太和殿,貢生們則站在殿外路兩邊等候召見。
眾貢生在外麵等候的皆焦慮非常,無奈此處金鑾殿前,不可喧嘩,敬畏比焦慮占了上風,否則定有那受不住的狂吼發泄。過了大約半個時辰,有一內侍從殿中出來,站在台階前,大聲唱喏:
“宣貢生汪繹,賈化,季愈覲見——”
諸貢士聽如此傳喚,暗道這三人必是今科前三甲了,張廷玉於隊伍中間聽到,這三甲中他竟有兩個是他的至交,不由心中高興,張廷玉之父張英在朝,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按律,他不管考得好快,都是在三甲之列了。
雨村聽叫到自己的名字,隻覺心裏一緊,深呼吸平靜心情方才出列,與另兩人跟隨那太監入殿。
一番覲見禮節之後,雨村等三人立於殿下,聽聖上訓示。
“爾等三人皆俊才,三百貢生獨以爾等為優,朕甚難決出名次,這樣,朕這裏有一對聯,爾等各對一聯,以對聯評優劣如何?”
三人皆言“請聖上賜下!”
隻見那內侍將一條幅懸於大殿左邊柱子上,上書一聯: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朕乃摘星漢”
又有侍衛去抬了案幾來,筆墨紙硯俱全。汪繹才思敏捷,略一思忖便於紙上揮毫。
不多時季愈也開始下筆,其實那對聯剛掛起來雨村便有了下聯,隻是這下聯卻不好第一個寫出來,此時見汪繹、季愈俱書寫完畢,雨村也不多停,便在那案上一揮而就。
有那早等在一邊的內侍官將三張條幅呈給聖上,聖上一張張看過去,眼神越來越亮,大聲道:“好你個湖州賈化!朕便點你個探花郎!”
又大手一揮,命內侍官將條幅展示在眾大臣麵前,雨村那幅正是: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眾大臣見了,都一一讚歎,又有那癡迷書法者,見雨村一手行書流暢自然,頗有王羲之之風,暗想著等以後有機會一起探討一二。
見眾臣百官都看過了,沒有異議,便道:“朕便賜汪繹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季愈一甲第二名榜眼,賈化一賈第三名探花!”
賈雨村三人跪地謝恩。
聖上從龍椅上起身,對朝臣道:
“庚辰科這三進士,汪繹奇,季愈穩,賈化巧,俱是才華橫溢,乃我朝之幸!正是如此有才華的熱血不斷注入,才有我x朝盛世!”
眾大臣聽聞此言,皆是熱淚盈眶,俱跪地山呼萬歲,呼:
“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聖上洪福!天佑我x朝盛世!”
作者有話要說:求留言求收藏,求花花,看在斜陽這麼勤快的份兒上,看我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