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最初的成功帶有僥幸的成份,但是半年時間,幾個城市的市場開發經驗就不能都歸結為僥幸或耍小聰明了。是不是在事物的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的規律?透析這一係列看似獨立不相關的事例,我以為其根本就涉及到了:作為銷售人員你怎樣定位自己在銷售中的位置,這個銷售中最根本的問題。
在營銷過程中,作為銷售人員的你扮主角還是產品唱主角?
曾經我認為我是賣服裝的,甚至細分到是賣男裝的。“賣男裝的女人” 似乎很富於想象空間。從這個角度著眼,服裝是主角,銷售人員應該把與產品相關的知識和理論,諸如號型啦、麵料啦、版式啦、包裝啦、價格啦放在第一位掌握。
但在小女人初出茅廬的第一次商場談判中,這些專業知識一點都沒用到,如果我有專業知識,可能會在梁經理拿來別的廠家的大衣的時候,跟他就做工啦、麵料啦展開討論,而結果一定不如我不懂這些時的回答,讓他因為意外而深刻。
這之後還有一次涉險過關的經曆久久難以忘懷。在一個省會城市的最大商場,也是這個城市唯一進入全國銷售百強和利潤百強的雙百商場。商場經理當然是牛氣衝天,用眼角掃了一秒我的公司資信資料,都沒允許我打開樣品,兩手一攤斷然回絕:沒地方啊。說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我還沒作出反應,門一開,衝進來一位顧客,大聲叫嚷誰是經理?原來顧客買了一條褲子直接穿著去辦事,到了辦事的地方居然褲鉤脫線,而顧客又沒有係皮帶,隻得兩手提著褲子折返商場來要說法。當時顧客滿臉漲紅,如果不是兩手提著褲子,幾乎就要老拳相向。這麼明顯的質量問題,經理根本是百口莫辯。看到這種僵局,我沒法置身事外,我說你看大哥我也是來反映衣服問題的(給他看我的樣衣),這樣讓他有同仇敵愾的認同,但是我們總得給商場經理說話的機會,人家才能給我們解釋和處理,要不您還能一直提著褲子啊?轉過頭我對經理說:您先給這位大哥處理,我的事情等一下沒事的,但是您真該重罰這樣的廠家。結果當然是給顧客換貨、道歉、報銷往來車費等等。當我過一天再來碰運氣的時候,經理居然是倒茶、讓座,說我那天都沒來得及細看你的產品,質量有保證嗎?
當時我的處理其實有三種以上的選項,可以悄悄離開(你說沒地方了);可以順勢湊熱鬧,擠兌經理(哼,報應吧);當然還可以象我現在這樣挺身而出,但又不是出把蠻力,而是給雙方修一個談判的台階,處理消費者投訴豈非商場經理的長項,隻是雙方的僵持沒有談判的氛圍。如果當時我留下來,似乎就等著現報似的,而且經理才從尷魀中脫身,也一時難以轉換情緒(不要在對方難堪的時候給對方壓力)。
一係列的事例,小女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銷售人員不一定是產品方麵的專家,但首先應該是心理分析的專家,看透顧客心,以對顧客(商場經理當然也是顧客)心理的分析把握為主要利器。這樣講絕對不是說你就不需要了解產品的相關知識,而是說不要本末倒置。
小女人才疏學淺,可能一葉障目,個人經驗以為做一個好的銷售人員,第一要掌握的不是什麼幾個P的銷售理論,而是心理學、社會學、公共關係學,以及必要的社交禮儀。
說的直接點,小女人對我們賣什麼的回答是“先賣自己”!
首先你把自己設定為最重要的商品,圍繞自己組織成功的營銷。在通常的簡單商業會談中,從敲門進入商場經理辦公室(很多時候都是人聲鼎沸,你需要一點智慧判斷出誰是經理)你所擁有的時間常常隻有幾分鍾,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完整的展示出產品的特點,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而你第一要做的事情是贏得更多的時間(讓你能介紹你產品的時間),而這就需要你精心的設計開場白,讓顧客對你形成初步的好印象,最起碼是想聽你或者是允許你把話說完。最重要的、真正打動人心的,其實不是你所帶來的產品真的就那麼出類拔萃、獨一無二,而是你本人的人格魅力投射在你所代表產品上,產生的感染力。顧客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你的產品,信任你的人品和人格,繼而相信你所服務的公司,你所代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