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個牌子的衣服其實大城市都有,但我固執的認為隻有這裏款式最全,樣式最好,價錢最低,打開我的衣櫃三分之一是這個專櫃的衣服。並且去廣州的時候,甚至會為此專門從深圳起落。事實上,吸引我的早已經超越了衣服本身,小姐春風化雨的服務,每次賓至如歸的接待,讓我放鬆快樂的購物過程,才是我不改初衷的原因。
超值服務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你做了,效果立顯。比如微笑,不要懷疑,去韓國、日本的商場逛逛,你隻要一走進哪個專櫃售貨小姐的視線範圍,就是雙手合十放在膝前一個深深的鞠躬,一直到你走出視線範圍還要說著“謝謝”鞠躬,盡管可能你什麼都沒買。習慣了在國內被呼來喝去的購物經曆,你真的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一路上一邊點頭還禮,一邊盤算錢包,覺得不消費簡直就對不住這些謙恭有禮的小姐們。
我有一個朋友在還很少人出國的時候就去了趟美國,回來時津津樂道事情,竟然是在一家鞋店的購物經曆。本來是在附近等翻譯,隨便閑逛的朋友,進了一家鞋店,雖然英語不靈光,但試穿鞋子不需要什麼語言。一個滿頭白發的紳士(這是她的原話,可見震驚的程度),居然單腿跪在她腳前幫她試穿了一雙又一雙,朋友當時的感覺簡直就是電影畫麵,完全忘記了美元與人民幣的比價,毫不猶豫掏出800美元買下這雙我們誰也認不出牌子的名鞋。這雙鞋完全不在她的計劃之內,800美元更是沒有預算,隻是因為白發紳士的服務,讓她頓時憑添貴夫人的尊崇感,可以說800美元買的並不是鞋子這個商品,而是購買了超值的服務,事實上是購買了一次愉悅的購物享受。
購物的快感和享受,並不隻是由商品所帶來的,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固然會帶給人快感。但是人們所以會津津樂道某次購物經曆,往往都是由於這次購物的過程中,享受到了銷售人員的超值的服務。購物衝動,實際上是非常感性的,那麼引發衝動的誘因就應該是感性的、愉快的、美好的,現實中人們常常支付大筆金錢來獲得某種看來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但卻帶來身心愉快的服務。這就說明客人要買的東西並不是你的商品,而是以商品為媒介的服務,以及由此帶來的快樂。
借著培訓銷售代表的機會,小女人趁機盤點了半年來的實戰業績,對照初出道時對服裝專業知識一無所知,對商業經營完全沒有概念的慘狀,開發五個城市二十三個專櫃的成績也算差強人意。
回顧近半年的實踐經驗,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一直受老板單線指揮,未從公司得到係統的服裝知識的培訓,對自己公司產品的特點也懵懵懂懂,照說專業知識的匱乏會有很大的影響,但小女人一路走來竟也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