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鮑威爾的信發出後,孫美瑤信守諾言,釋放了全部婦女和兒童,孫美瑤似乎在用行動說明,這夥土匪和一般的土匪不同。同時,他也在釋放“不想魚死網破”的信號。
在完成第一批人質釋放之後,土匪手中總共還有20個“洋票”和30個“本票”。鮑威爾的信引起了各國政府的一致擔心,他們紛紛施壓北洋政府,為了保證人質安全,不許使用武力!
不能打怎麼辦?那就隻能派人開始和談了。
孫美瑤提出幾個條件:
(一)政府軍解除包圍,撤回原防;
(二)收編匪軍為一旅,以孫美瑤為旅長;
(三)補充軍火。
政府表示同意,雙方簽字畫押。
5月16日,山東督軍田中玉下令政府軍解除包圍,並任命孫美瑤為招撫司令,希望開始釋放人質。但孫美瑤當著官方代表的麵,撕碎了“委任令”,表示不承認之前簽訂的條約,官軍先要全部撤退,然後他召集山中兄弟舉行會議,再提出正式的條件。
土匪變卦了!
孫美瑤一看政府那麼輕易就答應了自己的條件,孫美瑤不禁開始懷疑政府的誠意,是不是有詐?或者是不是條件開低了!在和山寨裏的眾人商議之後,孫美瑤重新開出了自己的條件:任命孫美瑤為山東督軍;將自己部眾改編為兩個師;將滕縣、鄒縣、嶧縣作為勢力範圍,政府軍撤出一百裏外;蘇、魯、豫、皖四省“同道”中人須一律予以收編,六國提供保證。
這些條件開始變得越來越荒謬,北洋政府火氣也開始越來越大。到京述職的山東督軍田中玉力主“改撫為剿”,內閣總理張紹曾也表示支持。不過這個計劃被泄露了出去,各國使節便開始不斷勸阻中國政府:不許動用武力!繼續談!
為了避免動用武力而使得本國人質遇難,外國使節們找到了當時北洋政府的實力派曹錕,希望他勸阻政府不要動用武力。
有意思的是,鮑威爾發現很多人質急於給家人寫信,讓土匪帶下山。鮑威爾立刻臨時設計了兩款郵票,要求人質寄出的信,必須購買他製作的“土匪郵票”。
土匪郵票共有兩種,分別為5分和10分。5分的上麵有一座小山,代表抱犢崮,分別用中文和英文寫有“抱犢崮”字樣。雕刻時,由於刻字人的疏忽,誤將“5”後麵多加了個“0”,5分郵票變成了50分票,成為一張錯票。10分的郵票上麵沒有圖案,也沒有中文,隻用英文寫著:PAOTIUKU?BANDIT?POST(抱犢崮土匪郵政)。
如今這兩款“土匪郵票”?已成為收藏界的搶手貨,一個小小的實寄封前幾年在美國拍賣,以1萬美元成交。
盡管山上山下能互通有無,但實質性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到底什麼時候放人質?
比山下官軍更急的,其實是山上的孫美瑤。
6月1日,解局人出現了,他的名字叫陳調元。
陳調元當時的職位是徐海鎮守使,屬於江蘇官員。臨城的這樁大劫案原本和他沒有關係。但因為整個案子處理得實在太拖遝,他受命進入山東,協調此事。
陳調元上山時,還帶來了一份大禮——2000套正規軍的軍服,這讓土匪們心裏非常開心。陳調元代表政府提出的兩個條件:一、先釋放人質的三分之二,二、收編人數以有槍者為限,三、認命孫美瑤為山東新編第十一旅旅長,四、土匪無論男女老幼,一律給以免死證,有不願入伍的,準其繳械遣散,個人財物準其攜帶回家。
1923年6月12日,最後一批8名外國人質被釋放,至此,所有的人質全部釋放
一場曆時37天,轟動中外的“臨城大劫案”,就此劃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