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再看這個物件。”張光華換了一個耳挖繼續說道:“這原本是一整塊寶銀,經過精心雕琢才有此般大小,它質地堅硬表麵光滑,而且也有一妙用。”說完他作勢往耳朵裏掏了掏,然後將整個鑰匙串再次遞給了掌櫃。
掌櫃接過點點頭,並未嚐試耳挖的功能,想必是見過類似的物件,他指著幾塊大小不一的鑰匙問道:“那這又有何用?”
張光華忍不住笑了,說道:“其它的幾件就沒有額外用途了,隻是普通的珠寶,而且這些物件都可以拆開分成小件來出售的。”說著將鑰匙都從鑰匙扣上取了下來。
……
出了店鋪,望著天上的豔陽,張光華心中無比豪邁。摸了摸懷中的200兩銀票,瞬間有了種暴發戶的感覺,要知道按古代的彙率這就是十萬元巨款啊,想他穿越前身無分文,穿越後隻一天就家纏萬貫了。
待張光華走遠,店小二向掌櫃說道:“需要通知豹子他們嗎?”
“不了。”掌櫃隱約感覺到,此人可能還會帶給他其它的驚喜。店小二心中不忿,到口的一塊肥肉就這麼飛了。
和牛蛋連吃了三碗混沌,張光華心滿意足,再繼續逛著他就不隻光看看了,他先到裁縫店給牛蛋量了一身衣服,自己則出高價買了顧客訂好的兩套成衣,想了想又多付了兩套衣服的錢,拿著收據準備回去給黃翠欣。接著他又席卷了糧店肉鋪,買了一頭騾子,雇了幾個人和一輛驢車,套上騾子浩浩蕩蕩的出城而回。
待回到村子已是下午,村民都出來看熱鬧,農村裏的人都很窮,很少看到有人成車的往家裏買東西的。享受著村民羨慕目光的同時,張光華的十萬巨款也用去了快一半,為了報答黃翠欣的救命之恩,他將車上的肉糧米麵全部送給了她。
張光華提醒黃翠欣記得進城量衣時,不經意間問到了她有沒有小孩,這時,張光華發現黃翠欣高興的臉上明顯僵了一下。她說了幾句道謝的話之後就匆匆離開了,張光華摸了摸後腦勺,察覺到自己可能說錯了話。
第二天,一大早,雖然還沒想好要去哪裏,張光華還是決定要走了。因為黃翠欣曾經問過他是不是和尚,他也就有了出家的念頭,但經過昨天和城裏一些人聊天之後,他徹底斷了這份心思。在大元,僧人可比當代的公務員,不貢獻個幾百兩銀子你都不好意思去敲僧門。現在沒有容身之地啊,自己沒有戶籍還是黑戶,應該不能進城工作,經商更是妄想了,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不是找死嗎,教書的話不說自己沒能耐,在元朝讀書人的地位可是和最底層的乞丐差不多。媽的我逼急了就造反!對了,造反,現在最有前途彙報率最高的職業就是造反啊。既然知道元朝再過十多年就會亡國,不如現在跟著紅巾軍,到時候撈個封疆大吏也不錯,就是不知道哪裏有造反的隊伍投奔。
張光華沒有向黃翠欣告別,他將包袱和幹糧馱在騾子上,任清晨涼爽的風往身上吹著,牽著騾子一步一步的向外走去,至於騾子他不會騎也不敢騎,就當自己多了一個馱東西的夥伴了。來到這個亂世沒有一個朋友,也就隻有動物能對他不棄不離了。
張光華本以為自己就這樣離去了,還有些傷感,誰知道在離開的路上竟然竟然還是碰到了黃翠欣,還有她的男人李大,第一次在貧窮的村子看到這麼一個壯碩的大漢他還詫異了一下,能夠吃得這麼壯碩,看來這個李大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一路的沉默,李大和黃翠欣將張光華送到了村口,對於張光華贈送給他們那麼多的東西他們還是蠻感激的。
李大感激之餘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心想終於送走這個天外來客了,還好沒給他看出什麼端倪。黃翠欣卻還有點舍不得,說實話張光華身材高大,皮膚白皙還是蠻好看的。
但接下來張光華的一句話卻讓他們都驚呆了。張光華一臉神秘的小聲問道:“你們知道哪裏有起義的義軍嗎?”
看到李大夫婦楞在當地並未回答,張光華恍然一悟,他們隻是普通的農民,怎麼會知道這些呢。福建在元時屬於江浙行省,此地的農民起義多是小打小鬧,並未有太大成就,而且看他們村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未窘迫到非要造反才活的下去的地步,自己看來是白問了。
問完他訕訕的笑了笑,回頭走了。罷了,走一路看一路吧,好在手裏還有點錢,實在沒找到義軍就窩在某個小村子隱居也成啊,反正福建淪陷也還要十多年,做個富家翁也不錯。
張光華是想開了,但李大卻嚇傻了,特別是張光華臨走之前那意味深長的一笑。他急忙趕到村長家尋求幫助,村長雖然年紀大了,但卻是很睿智的人。村長聽完,思考良久,問:“你說他問完不待你回答就走了,還詭異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