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切準備妥當,部隊就決定開拔了,因為張光華的軍師地位得到鞏固,李大決定也給他安排幾個衛兵,應張光華的要求,給他安排的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
張光華和手下衛兵相互熟悉後,發現其中有一個叫呂一山的竟然是呂光甫的侄子,看來李大和呂光甫的確是對他的安全蠻上心的。
“李呂大軍”這次在安溪縣城進行的四天休整訓練效果很明顯,至少士兵都能聽得懂上級的命令了。雖然在張光華這位軍師的眼中,他們這些準職業軍人的紀律性就連剛參加完軍訓的大學生都不如,不過估計現在的元軍也強不到哪裏去,真要打起來元軍敗的可能性更大。更何況義軍這次還新招收了3000多青壯充入軍隊,又補充了上百騎兵和火銃兵,刀劍甲胄什麼的也不算緊缺。最關鍵的是還有兩大桶火藥啊,這可是張光華的秘密武器。元朝時期人民可是完全不懂什麼叫密閉空間爆破的,他們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以為火藥隻能用來發射槍炮,到時候自己一定給元軍一個大大的驚喜。
離開之前當然還需要留下一支靠得住的軍隊守城,要不等自己在前方激戰,後方卻被其它義軍給一鍋端了那就讓人哭笑不得了。呂光甫的胞弟呂光信理所當然的承擔起了這個任務,他就是張光華手下衛兵呂一山的父親。
……
1354年七月初八清晨,一萬多大軍在李大的統領下轟轟烈烈的向仙遊縣城奔去,黃塵滾滾的後方還緊跟著五六千的輜重輔兵。這一路下來為了照顧輜重,大部隊估計得走兩天才能到仙遊。
張光華在前方向後望去,遠遠的一條或騎或走的隊伍好不壯觀!不過隊伍中間的士兵卻不這樣覺得,前方騎兵中有一大坨亮眼的黃色,嚴重破壞了這美感。我們把鏡頭拉近,原來是一輛敞篷的前驅馬車(廢話,馬車能後驅嗎),正是馬車中央那一把碩大的黃頂太陽傘,讓整個騎兵隊伍呈現出一種”糗百”般的違和感。
而我們的主角張光華正和他的兩個“侍女”坐在馬車上,一邊吃著瓜子,一邊聊天打諢。其實車上的兩位女子和張光華並沒有任何關係,皮膚白皙,安靜而漂亮的李欣嵐是村長的孫女,張光華在村長家外暈倒的那晚,就是睡在她的床上。有著粉雕玉琢的鵝蛋臉,而又大大咧咧的呂珍是呂光甫的女兒,呂光信有一子一女,現在都在他身邊了。
雖然之前張光華在山洞擔任賬房時,和呂賢的閑聊中知道義軍中有著兩位漂亮的女子,但今天卻還是第一次見到。本來李大並不允許有女人隨軍出征,但奈不過兩女的哀求,就讓他們跟著張光華了,畢竟張光華身為軍師不用上戰場,是軍隊中最安全的地方了。
馬車上李欣嵐和呂珍在無所事事的聊天,張光華正拿著昨天趕製的石灰粉筆在刷得黑漆的木板上寫寫畫畫呢。偶爾靈光一閃的他還用自己自製的木炭筆在紙上詳細的記下來,弄的手上一片黑又一片白。他的商業帝國雖然已經在研究火繩槍了,但他還是要為未來做準備。
……
等到正午紅日當頭,李大下令進行一個時辰的午休。
張光華也跳下車,運動了一下胳膊腿。看到身旁的呂一山等幾個衛兵明顯精力旺盛,在空地上比試著摔跤,他突然靈機一動,把他們都踢了回來。
用以身作則的方法,他開始教他們站軍姿、行軍禮、立正、稍息、齊步走和正步走,看著連小學生都不如的呂一山等人,張光華幾次都氣得想要踹人。
在這些動作當中,最難教的就數向左轉和向右轉了,古人真的是完全左右不分啊。實在沒轍的張光華隻好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左腳穿鞋右腳不穿,每次下達命令時都是“穿鞋向左轉”、“光腳向右轉”,如此不斷的重複記憶下總算讓他們對命令形成了條件反射。
一個時辰的休息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欣嵐和呂珍這兩個調皮可愛的丫頭,張光華就完全放任自由了,他自己的事情這麼多都快忙不過來了,也懶得去管他們。
隊伍再次開拔,張光華也不坐馬車了,和呂一山他們一起訓練齊步走。
……
如此重複,時間過去了兩天。隊伍終於在第二天傍晚到達了仙遊城外。晚上張光華教完他的衛兵們,馬上又去趕製他的秘密武器——一件攻城的利器。明天早上就要戰鬥了,這種武器要現做現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