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三權分立(1 / 2)

犒賞士兵用的是縣衙的庫銀,去除了剛剛發放出去的就隻剩5萬多兩了,軍械庫裏的裝備也不是很多,隻有一些磨損的棉甲刀矛。估計是好一些的武器都在外麵堆著了——之前它們還在元軍身上穿著的,不過等下扒下來就可以了。等武器統計出來了,張光華就決定明天全部發放下去。

之前發現的這些都是古代最普通的物資,而最讓張光華意外的是他竟然在庫房的角落裏發現好幾大桶黑火\藥和上百隻火銃,看來主要是今天的戰鬥時間太短了,這些東西還來不及被消耗掉。來到元朝這麼久,終於看到了能和現代掛鉤的東西,他激動地熱淚盈眶。

等統計完物資回到縣衙,另外一件事又將張光華刺激的不行。從縣府官員家中抄出了財物約300萬兩!這讓之前有了5萬兩府銀就覺得自己已變身高富帥的眾人瞬間陷入瘋狂。這才多少官員啊,也就一名達魯花赤、一名尹員、一名丞員、一名簿員、一名尉員、兩名典史和幾個百戶,這麼幾個人就抄出了這麼多家產,真是讓大家大跌眼鏡。這元朝竟能腐敗如斯!

接過清單,張光華發現僅有一名尹員家中正常,隻查出百兩白銀,而其餘人皆是身纏萬貫。

“為什麼此人家產相比如此之少?”張光華對前去抄家的將士問道。

“這位尹員名叫黃開正,主要負責縣衙的刑獄,我了解了一下,好像是因為他為人太過剛直,頗受達魯花赤排擠的緣故。”

聽到這裏,張光華心思一動,當即就吩咐釋放黃開正,隻將他在家中軟禁,並且將他被抄家的物資全部退了回去,他有大用啊!

……

清晨的陽光溫暖而柔和,靜靜的撒滿了整個縣城。

等重要的事情全部做完,接下來的就都是細碎瑣事了。李大和呂光甫不想被這些俗事所累,就將權利全部下放給了張光華,自己回到營地抓緊時間訓練軍隊,他們感覺自己還是更適合金戈鐵馬的生活一些。

而張光華也樂得如此,他調遣憲兵在全城貼出安民告示,恢複市民秩序。然後又甄別俘虜,不夠看押資格的改釋放的釋放,剩下的讓軍隊吸收。而那些已確定看押的俘虜張光華也另有安排,日後自己是一定會開展工業化的,等不久生產線可以流水線化,他們可就是一批最好的工人啊,還是不要工資的那種。讓他們做幾年工人贖罪,再許諾年限滿了之後賦予他們公民的權利,這樣就既能提升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又能徹底轉化攻城略地後的負擔。由此可見,戰爭所帶來的紅利永遠是巨大的。

等一切安定,張光華就開始了太祖的那一套,公審!這幾天,他也熟悉了那名被被放出的尹員的事跡,那可真是當代的包青天啊。元朝初期很重視法律,元代刑法的最大特點是寬刑慎法,犯罪處罰手段隻有笞、杖、徒、流、死五種,而且《元典章》刑部對各種法製都有明確的定義。這位叫黃開正的泉州本地尹員,正是因為堅持為本縣人民做主,不把漢人當成第四等人,對他們的狀子堅持按《元典章》審理,引來本縣唯一的蒙古官員達魯花赤的不滿,後來達魯花赤尋了個理由讓他一直當了一個文書的閑職。

這次公審的“法律團”就是在黃開正的主導下組成的。張光華給黃開正下的就隻有一個命令,那就是所有漢人、色目人(外國人)、蒙古人哪怕是俘虜,在法律麵前都一律平等,法律依據就是原來的《元典章》。

公審是針對全縣所有的人,但是重點照顧那些官吏、鄉紳和商戶。張光華還派人到處宣傳,任何人都可以告狀,也可以狀告任何人,隻要證據屬實,新組建的縣衙一定為民做主,對那些有權勢的人就算砍頭抄家絕不手軟——其實張光華自從嚐到了抄家的好處後就始終想著怎麼樣把城裏的大戶都給抄了。從昨天的抄家來看,果然還是“抄大戶”來錢最爽啊!

黃開正也有他的一套,先找了幾個托狀告達魯花赤,並且都還給了他們一片清明。有了前麵幾個沉冤得雪的市民宣傳,整個縣城的民眾陷入集體瘋狂,真正將公審推向了高潮。

“看來這是個人才啊!”在見識到黃開正的能力後,張光華也終於認同了此人。

公審完畢後,張光華接著又重組縣衙,他決定快馬飛奔一步到位,直接行政司法分離。在絕對的武力之下,變革也並不會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張光華首先先組建領導班子,他讓黃開正提供了一批行政能力過硬的人作為候選人,然後讓各坊官(街道主任)和裏正(居委會主任)組織全縣有威望的人進行無記名投票。投票前照例給了每個候選人一段時間演講和宣傳,不過大部分候選人都隻在張光華的強迫下上台隨便說了幾句。而卻有一個例外的人,原縣衙的一名秀才小吏,竟然整出了“大字報”,到處張貼他的“治縣理念”,並在演講當中不厭其煩一條條解釋,估計獲得了不少民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