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在軍隊的強製下開始“人民代表公投”了。不過這次選舉人中沒有軍人,這也是張光華本著“軍不幹政”的原則而決定的,好在李大也沒意見,整個安溪縣現在都是他的,如果他對誰不滿意直接推翻政權再選一次就是了。
當場投票,當場唱票,張光華按原來官員人數的三倍編製選出了新官員。除了一把手的名字由達魯花赤改為知縣以外,其它的官製沒變。他對原來縣衙隻有7個人的編製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最後硬是頂住多方壓力,將全縣官員的編製由7人增加到21人。
最後唱票的結果出來,果不其然,那個名叫趙山的四十多歲小吏當上了知縣。
當然黃開正的職務還是沒變,繼續當他的尹員,不過他和他的刑部卻被張光華獨立了出來,地位和縣衙同等,張光華可是深知政治的平衡之道,一權獨大隻會滋生腐敗。而且他已經決定從一開始就把司法獨立出來,行政、司法、立法和軍隊相互獨立,這樣才能相互製衡。
政權的變更,其實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根本沒任何影響,在一開始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他們照樣該幹嘛的幹嘛。
……
等局勢穩定,張光華和李大呂光甫商量了一下,覺得攻打其它縣城宜早不宜遲。現在元軍雖然已有所準備,但其它縣城內絕對還沒迎接到援軍——按元朝這烽煙四起的局勢,他們有沒有援軍在還真難說。
在李大進行出征準備的這兩天,張光華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招人,商人、木匠、鐵匠或者軍人都來者不拒,他要開始為他的“商業帝國”做準備了。
招募公告貼出來,第一個前來麵試的是一個微胖的中年人,他眼睛很小,一笑起來就隻看得到兩彎眉毛了。雖然他一進來是麵帶著微笑,但得知麵前這位年輕人竟然是義軍的軍師後,立馬“噗咚”一下跪在了地下,大呼恩公。
張光華被弄得莫名其妙,搞了好久才明白,原來自己之前讓黃開正對牢獄中的人進行了重新審理,對蒙冤入獄的人一律釋放。而這這個胖子恰恰就是其中一人,他名叫沈立,原本是一個商人,本來他家產頗豐,在安溪和鄰近的幾縣有十幾處產業,但兩年前被安溪縣的達魯花赤強取豪奪,自己蒙冤鋃鐺入獄,家人也都被迫逃亡外地,至今生死難知。
被平反後他身無分文,隻能睡在大街上,在看到張光華的招聘啟事後立刻過來應聘,沒想到碰巧遇見了救命恩人。
接著在沈立的配合下,張光華又招到了幾名木匠和鐵匠,他們都是在亂世快活不下去的勞苦大眾。不過人員有了,另一件卻難倒了張光華,怎麼樣才能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拿到第一桶金呢?
對了,軍火!自古以來,軍火和毒\品生意往往是利潤最高的,而和政府做生意也是最穩定的。想做就做,將手底下幾個人叫到一起後,張光華就開始給他們上課,他找了一塊刷黑的木板和一些石灰,先教機械製圖,從坐標係、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再到軸測圖教起,好在這些都不需要太多的代數知識,幾個匠人雖然聽得雲裏霧裏,卻也能明白幾分,倒是那個胖子商人沈立,到底是有數學底子的人,一學就會,一點就透。
教完了理論,張光華又翻出自己的電腦,直接抄襲了一份曆史上德國的製式火繩槍圖紙,他拿出自製的炭筆和圓規直尺,在1:1的圖紙上為大家講解火繩槍的零件圖、剖麵圖、材料圖和組裝圖。因為隻有兩天的時間教學,幾個匠人都似懂非懂,倒是沈立似乎掌握的差不多了,於是張光華就將自己破城的40兩賞金全部給了他,並督促他組織人員盡快將火繩槍研發出來。
(3056字)
一、達魯花赤,元代官民,類似於現在的“黨委書記”,各縣、府、路和行省的一把手都叫達魯花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