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憲法的頒布(1 / 2)

二十一聲槍響,大會正式開始!沒有主持人的囉裏囉嗦,也沒有領導的長篇累贅。村長作為司法係統中的一員,直接就上了硬菜。

“……該國典……”隻見村長舉著機械廠趕製出來的鐵皮喇叭,繪聲繪色的開始了他的宣講,“……不管是你們的田被占了,人被打了,還是店被砸了,哪怕是知府親自動手幹的,你們也可要直接到刑部告狀……”

“好了,大家開始投票!”

稀裏糊塗的聽完,貝大叔還沒搞清楚是什麼狀況,手上就被塞上了一張晨光造紙廠出產的白紙和一支中華炭筆廠出產的炭筆,還沒等他問清楚紙上寫的是什麼字,就被人指導著在“同意”這一欄畫了勾。

同樣的情形在不同的地方同樣的上演,這使得最後村長在公開唱票的時候,吐血的發現,《國典》竟然得到了現場“500位大眾評審”的全票通過,甚至在“其它意見”一欄他沒收到任何反饋意見。

而有了第一次投票的經驗以後,後麵頒布的《稅法》、《商會法》、《產權法》、《商標法》通過的速度甚至更快。

趁著這一股熱鬧,新組建的國會當場選舉政府官員。這一下重頭戲來了,首先是最重要的議會總理,這可是整個安溪最至高無上的掌權者,在早已事前內定的情況下,李大以全票通過當選。

隨後,“中書省(國務院)”、“刑部(法院)”和“禦史台(檢察院)”的一眾高層也分分鍾“被選舉出來”。其中原來的知縣趙山眾望所歸的當上了中書省的“中書令”,而張光華和呂光甫等人被選上了“中書侍郎”,其實這也是張光華自己的意思,政府的管理都是瑣碎的小事,自己安安靜靜的當個打醬油的“副總理”就很自在了。

刑部尚書還是原來掌櫃刑獄的黃開正,禦史大夫卻由村長來擔任,讓村長來領導“檢察院”,是大家都認可的選擇。

正午時分,大會落幕,鞭炮齊鳴,會員聚餐。本以為大家會熱熱鬧鬧爭論一天,再評出個第一名和第七名的張光華徹底無語了,原來做事最有效率的,還是古代人啊。

下午,剛剛得到律法支撐的張光華,立馬召開了第一次募股大會,募資光華總商會49%的股份,總價2萬兩白銀(一千萬),這是張光華經過仔細計算得出來的,商會現有的固定資產作價一千一百萬,占51%的股份。

能夠出席募股大會的,都是在起義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將領、在商會中有重大功勞的工匠,和代表縣衙的現任知縣。除了縣衙,每個人都按功勞的大小自動獲得了一少部分股權,而另外一部分,就要靠大家真金白銀的來買了。

毫無意外的,所有拋出的股份被大家搶購一空,其中最大的大佬,自然是縣衙,然後就是李大、呂光甫和沈立這三人了,李大和呂光甫是每次攻城後都給自己搜刮了不少好東西,而沈立則是管理商會的這幾個月來得了不少獎金,自己也接了不少私活。

募資完成,張光華帶領著大家從縣衙旁,臨時搭建的股票交易所來到了商會總部,並叫沈立向大家進行詳細的財務報表彙報。

看著沈立在黑板上繪製出了振華總商會、利國鋼廠、機械廠、兵器廠、水泥廠、造紙廠、鉛筆廠、工匠學院和海外貿易商會的固定資產和月盈利情況時,大家都驚呆了,這到年終時要有多少分紅啊,而且按沈立的說法,隻要商會的規模持續擴大,他們手中的股票就會持續升值,並且商會還承諾他們,隨時都保證原價回收。

如果說,這次的財務報表隻是讓他們激動的話,那接下來“董事會”的龜穀視察之旅,徹底把他們給驚呆了。

此時,距離第一袋水泥的出廠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張光華先將他們帶到了城外的“海螺水泥廠”生產基地。

“多麼美的風景啊!”跟隨著村長而來的李欣嵐,看著眼前一排排隨著水流轉動的褐色水車,和隨風輕輕轉動的白色風車,不禁發出感歎。

與燒窯區濃煙四溢的場景不同,碎石區一片溫馨和諧。從機械廠定製的十幾組機械在西溪河邊一字排開,統一的製式,統一的顏色,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

“大家看前方,我們水泥廠的原料會先在這裏用水力和風力磨成粉末,然後再到右邊窯區燒成水泥。生產出來的一部分水泥會直接在這裏製成水泥磚和預製板,而另外一大部分,會直接送到城牆上澆灌牆體。”負責接待的沈立,這時靈活的當起了“導遊”。

“接下來我們回城視察鋼廠和機械廠,順便在回去的中途看一看用水泥修補的城牆。”

“哇!好壯觀啊!”不光是李欣嵐,同去很多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整個縣城的城牆全部用鋼混結構加固了一遍,一眼望去,像一條灰色的長龍。再加上城外零星點綴的暗堡和鐵絲網,甚至讓人有一種整個縣城就是一頭鋼鐵猛獸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