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的目的已經達到,見好就收,段芝貴即被放行,就這樣灰溜溜地逃出了奉天。不過送佛送到西,張作霖仍讓孫烈臣率一營兵護送到他天津,滿了人情。段芝貴因此也覺得張霖夠義氣,對馮德麟則大為不滿,畢竟自己辛辛苦苦刮的贓款到頭來為他人作嫁衣裳,利益的是馮德麟。他到北京後,麵見袁世凱,極力保舉張作霖,對馮德麟則大加斥責。
在段芝貴離開奉天前夕,張作霖感覺到是時候奪取奉天大權了,便正式公布了《奉天保安會章程》,即是此時各省提出的《獨立宣言》的翻版。袁金鎧還出麵煽動商紳和各界團體,倡立自治,以奉人治奉相宣傳。
袁世凱探知這些消息後甚為吃驚,但此時,山東、湖南、四川、江蘇、陝西、安徽、江西等省相繼爆發了以孫中山領導的反袁起義,袁安排在各地的舊部為了自保紛紛倒戈。如果東三省再出什麼亂子,張作霖帶兵入關,他將腹背受敵。
看來張作霖單單一個奉天督理軍務的位置已經無法博得其滿意了,就在這一背景下,考慮再三的袁世凱不敢另派他人去奉天,隻好在馮德麟和張作霖之間選擇一人正式接掌奉天軍政大權。他考慮奉督人選時,征詢了段芝貴的意見。
其實當時的人選隻能有張作霖和馮德麟二人之一,這是由實力決定的。而段芝貴對唱黑臉的馮德麟恨之入骨,故推薦了張作霖。袁世凱對張作霖的印象向來不錯,亦表同意,遂發布了任命狀。授張作霖盛武將軍銜,督理奉天軍務並兼巡按使,統握奉省軍政實權。而馮德麟雖然同為一師之長,但是被任命為軍務幫辦(副職),居張之下。袁世凱和段芝貴分別以張、馮為正副職,也未必沒有挑撥離間的意思。
馮德麟當時五十歲,而張作霖是四十一歲。馮在張麵前,總是以綠林前輩自居。馮德麟是秀才出身,遠比張作霖“高貴”;在綠林時已擁眾數千,非張作霖的小打小鬧所可比擬;而受招安後的地位也一度在張作霖之上。張作霖以征討蒙匪有功,在徐世昌的提拔下,得以與馮德麟同為巡防營統領。此後二人地位相當,關係也相當融洽。
但是張作霖就任奉督,果然惹惱了那個綠林前輩馮德麟,這便是張作霖要排除的第三個障礙了。然而一山不容二虎,馮德麟固然可以在雙簧戲中唱黑臉,讓好兄弟張作霖唱白臉,但後來一知道是被張給利用了,這一氣便非同小可,何況這個昔日的綠林晚輩竟搖身一變為自己的頂頭上司,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馮德麟認為,趕走段芝貴自己功勞最大,卻為他人作嫁衣裳,讓張作霖坐享其成,他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所以拒絕接受這個任命。
張作霖一接到這個任命後,心願已足,當然開心。但是馮德麟豈是易與之輩?弄不好鶴蚌相爭禍起蕭牆。父子倆私下商討良久,還是張漢卿決斷說:“父親應該嚴正辭去這個職務並努力電告中央推薦馮師長擔任。”父子相視狡黠一笑。
辭職是表達一種豁達態度,不是我想要這個職務,而是中央力主。我不但不想與老大哥爭職,還努力推薦給中央了,這還不行嗎?到這個份上,你馮德麟縱不服,也怨不得我。
於是張作霖召集眾人開會,痛哭流涕,大罵段芝貴使用離間計手段,挑撥兄弟感情。他當著馮德麟的麵,讓人給北平發電報,堅決不接受北平政府的任命,還極力保舉馮德麟做督軍,說自己無德無能,奉天隻有馮德麟才能領導雲雲。北平政府回電不準,張作霖再三請辭仍不批準,甚至連退一步要將巡按使的職務推薦給馮德麟也不行。
當然不會批準!一省軍政長官的任命豈能如此兒戲,被推辭人還能推薦?要是中央真的這麼好糊弄,袁世凱也做不了這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