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手下53旅旅長兼盟弟湯玉麟說:“你一定要請辭,北京政府再派外省的人怎麼辦?我看還是先任了再說吧。”大家一致認為湯玉麟的看法正確。馮德麟看著張作霖在他的麵前當麵請辭,在大場麵上被將死,也說不出什麼話來,又有眾人的極力勸說,真的也擔心再鬧下去,上麵再派下來個督軍,那就得不償失了,無奈“隻得”如此。
不久袁世凱病死,黎元洪任大總統,改各省將軍為督軍,巡按使為省長,張作霖遂改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奉天為東北最重要的一省,取得奉督地位,鼎定了他日後成為東北王的基礎。
會上被逼著無法吐露不滿,散會後馮德麟越想越不滿:這會場上都是張作霖的人,為他說話是當然的了,怪不得自己感覺一直被擠兌。因此決然地拒絕上任,連張作霖慶賀上任的酒宴也拒絕出麵,大掃老張的麵子。
張作霖和馮德麟的交惡由來已久,即使現在張作霖已經在名義上的奉天“大帥“,馮德麟還是能夠我行我素。之所以能夠不甩張作霖,與他的赫赫“戰績”分不開。
馮德麟,原名玉琪,又名麟閣,字閣忱,奉天省海城縣西北龔家地村人氏,幼年家貧,食不飽腹,但身高力大,17歲當“胡子”強捍鄉裏而聞名。中日甲午之戰,清府敗之,俄國以“三國幹涉還遼”為由,於 1896 年《 中俄密約 》,簽修複中東鐵路權,1897 年出兵旅大,1900 年 7 月,沙俄悍然出動十多萬大軍進行武裝幹涉,兵分七路入侵東北。“胡匪”乘機而起。遼西地方鄉紳,為了保護家產的安全,組堡防、鄉團、聯社會。馮德麟在遼陽界內的高家佗子成立大團,得到黑山縣齊家窩棚舉人劉東閩(春娘)的支持,專去奉城(沈陽)為馮德麟請命得準,以“保境安民”馮德麟與占據薑家屯的洪輔巨,遼中的杜立三、田莊台的金壽山,江家屯、紅羅現山綽號“五大哨”的江顯珍、江顯泰、範四、範五和台安、黑山的張景惠、張作霖抗衡。
日俄戰爭爆發後,馮德麟及其部下汲金純組織“花膀子隊”(農村百姓,身著便裝,色雜不一,為了識別在膀子上刺上花紋),以大刀、長矛、土槍等原始武器,襲擊俄軍,受到日軍的關注。
1904年夏,日俄雙方會戰遼陽,日軍大山岩元帥先後派日本人林賓宜、川崎等與馮德麟聯係,邀馮德麟參加“東亞義勇軍”(全稱:大日本帝國討露軍滿洲義勇兵) , 因馮德麟派李子陽前去接頭,大山高興地表示,願意補給槍支彈藥。馮德麟從日本人手裏弄到二十幾大車軍火,充實了戰鬥力。馮在日俄戰爭中牽製了俄軍,日本戰勝了俄國,日本明治天皇,特獎他“寶星勳章”一枚。馮德麟抗俄、騷擾俄軍,深受群眾的歡迎,馮德麟的隊伍、有牛莊、海城和鎮安(黑山)廣寧(北鎮)其隊伍共有大小一百零八幫,號稱一百單八將。
1905年3月10日,日軍進沈陽後,入吉林,俄軍戰線深入吉境,日軍欲遣散馮部,擔心“遽失該黨之心”,日本少將福島親自出麵,規勸清政府對馮進行招撫。日本少將福島親自到盛京將軍官邸拜見趙爾巽,保薦馮德麟與杜立三。福島對趙密言日:“杜不足信,願君圖之多馮某忠實,久不渝也。”經過福島的一席美言,趙爾巽將馮及其所部招撫,馮任河防營統帶,由統帶而新安軍統領,而巡防營後路幫統,而巡防營左路幫統,進而充任巡防營左路統領。(為了密商此事,盛京將軍趙爾爾巽與北京軍機處、外務部,以及袁世凱、良弼、那桐等人,函電不絕)。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11月17日,成立“奉天聯合急進會”,企圖推翻清政府,建設“滿漢聯合共和政體”。(蘭天蔚、張榕、徐境心、張根仁、柳大年等積極響應,)張作霖、馮德麟全同趙爾巽站在一起;張作霖把中前路巡防營開進省城,穩住了趙爾巽的陣角,馮德麟則率左路巡防營死守遼西,卡住山海關,馮於十月十三日,親自帶兵馳赴遼中、鎮安、彰武、連山灣、繞陽河一帶。趙爾巽甚喜,以“稍酬知遇(指受撫)之恩,借圖犬馬之報”。饋贈貂裘一件,並讚揚馮德麟在時局艱危之際,能“忠義奮發”,“力斡危機於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