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天講武堂內勤學的學員中,有一張非常年輕英俊的麵龐。要知道,此時的張漢卿隻是年滿16周歲而已。要不是生活條件要遠優於一般的學生軍士,這個麵容實在是有些年輕得突兀了些。
在得知與自己同吃同睡同行的這位公子哥原來是大帥府的少帥時,一些老奉軍軍官心理便有些不屑:“是來鍍金的,這樣一來職務升遷便有了很好的理由。”不過眼裏卻都是熱切的----畢竟是少帥,條件得天獨厚,近水樓台而先得月。如能套個近乎,隻消在大帥那裏時不時露點口風,升職是指日可待啊。倒是同期的學生軍們少了這些顧忌,可以放開自如地暢談各種理念。當然他們也驚訝於這位少帥的刻苦與聰明。
張漢卿的學習訓練確是很刻苦的。
有一次野外戰鬥演習,學員要全副武裝。背負著幾十斤重的裝備,進行跑、跳、跨躍障礙,對十六歲的“公子哥”來說,實在不是一件易事,用找罪受來說也不過份。演習完進攻、防禦、追擊、退卻等科目後,還要進行野外露營及“陣地徹夜”。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北風呼嘯,別說是露營,就是操練,手、腳和臉上也像貓咬一般。張漢卿硬是咬牙堅持下來。待到天明,指揮部又命令跑步向省城“轉移兵力”,落伍者甚多,甚至一些老行伍也未能落全。但張漢卿不但沒有掉隊,還幫助其他學員完成演習。
成功通過這樣的多次近乎殘酷的訓練,張漢卿贏得了包括老將新兵在內的全體人員的敬重:這個少帥,不簡單,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
當然,少帥的親和力是贏得眾人團結的重要因素,無他,這年頭能夠放下架子與群眾打成一團的高幹子弟鳳毛麟角。少帥的淵博的知識和考試能力也是眾人願意追隨左右的另一重要因素。
平時他在講武堂的學習是非常刻苦的,自覺遵守校規,尊敬教官,團結同學,刻苦訓練,從不搞特殊,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當然,講武堂考第一,並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實在是講武堂的學員那時候絕大多數都是行伍的人,知識能力與這位現代人確實有一定的差異,當然,還要再加上張漢卿本人在講武堂也是很努力的。
而張漢卿給人的最大印象還在於他能夠在各種場合讓培訓軍事戰略戰術的教官們見識到他決勝於千裏之外的眼界與令人耳目一新的軍事觀點:現代戰爭比的是後勤與綜合國力、大縱深與高機動是未來戰爭的亮點、在假想與日本為敵時相對弱小的中國要用空間換取時間從而可以在現階段即可以對付強大日本軍隊的持久戰、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同樣可以讓一支弱小的軍隊在短期內實現強大等等。讓人懷疑他是否得了教官的“小灶”以逞其表現欲,但是眾所周知的是目前在奉軍內部,尚沒有哪位教官能有這種超前的軍事思想。
於是他頭一個月就考了個第一,第二月又考了個第一……不遭人妒是庸才。當時學校裏鬧點兒學潮,忽然傳聞考試有人作弊。教官就讓張漢卿與別人調換位子,可是他成績仍然很好。第一期的兩個教育班有差不多有一百多人,有一天老師出了四個題目,結果,除張漢卿之外,沒有一個人答完全。
如果你比別人強一點點,別人會嫉妒或是中傷你;但當你與別人的差距不是一個等量級時,別人隻會仰慕你。張漢卿在經曆了由嫉妒到仰慕的轉變後,深刻地體會到原來此言真的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