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講武堂 (下)(2 / 2)

無論文武項目,張漢卿都顯露出乳虎嘯穀的鋒芒,這樣一來,引起一個教官的注意。

六月的一天中午午休,張漢卿正與幾個“粉絲”也是對日的強硬派憤青閑聊,一位魁梧的中年教官背著雙手貼近這群人。

在看到來人後,原本處在鬆弛狀態的學員們立刻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其目光,這種氛圍立刻使張漢卿感覺到來者非同凡人。他敬了一個非常標準的軍禮,朗聲說:“炮科學員張漢卿請教官訓話!”

來人回禮畢,微笑著說:“聽說你有一個持久戰的觀點,認為日本不可怕?”

張漢卿之所以推出這個論調,實是因為這個時代的恐日心理已經達到他不能承受之重:日本在東北違反條約霸占了遠超南滿鐵路傍三十公裏的地方、幹涉中國各種內政對外政策條款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而無論從中樞到地方以至於奉軍內部,都認為中日若開戰,中國必敗,何況於偏居一隅的東北?從而形成一種怪圈:中國之於日本,愈害怕則日本愈囂張;日本愈囂張則中國愈害怕。很多時候,這種恐懼才是真正的大敵,會嚴重影響軍隊的士氣與國民的觀感,從而產生更多的威脅,嚴重影響戰略的判斷和戰場執行力與勇氣。

是以他把老毛的精典學說提前了20年在各種場合向軍官們論述,是在用一己之力憾動整棵大樹。

見教官來問,張漢卿不假思索。就是他們不說,自己也要設法將自己的觀點灌輸於他們,以傳授及告之更多的人群。他嚴謹了措辭,將持久戰的理論又一次更精確地複述:

“是的。學良認為日本不但不可怕,而且他們怕的反而是我們。表麵看起來,中國處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仍然是一個弱國,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各方麵都顯得不如日本人----在這一點上,日本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大國中的一個。因此,構成中國之不能速勝的基礎,也構成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

但是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中國有渴望統一的傳統,隻要現階段能夠真正完成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就能喚起全國的團結,同時因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誠然,中國沒有做好與日本一戰的準備,但同樣日本也沒有準備好。短期內他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占領中國這麼大的地方。不久後歐洲戰爭即將結束後形成的一段和平發展良機,隻要中國抓住這難得的時機完成統一,使資源與工業力得到整合,中國人民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迎接挑戰,越來越上升的中國會讓日本越來越難以產生完全對抗的勇氣。假以時日,時間在中國一邊。這就是用空間換取時間,也就是持久戰的意義。”

中年教官眼睛裏流露出一絲熱切的神采。這樣的論調,以他的眼力,他私下裏也琢磨到些許,但是被張漢卿如此獨到的分析出來,雖然沒有說什麼,但張漢卿依然從他的眼神裏讀出“精辟”的意思來。

不過隻一刹那,中年教官又恢複了嚴肅的神態,仿佛很自然地問道:“依你的意思,中國難道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