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分裂(1 / 2)

主戰派這次倒不是搖旗吶喊,光念不動,而是有真實行動。決定南征後,北方軍閥們截留稅款、擴充兵力、奪取地盤。這時的全國報紙被主戰的通電填滿,殺伐之聲不絕於耳。北洋派頗有大振旗鼓的中興氣象,居然也有人主張讓老段親自任征南統帥的。

正當北方殺伐之聲驚天動地,長江中遊突然又爆發了主和的聲浪。1918年2月14日馮玉祥在武穴發出通電宣布自主,力斥南北戰爭是一種最無意識和最無情理的戰爭。

馮玉祥以前奉令“援閩”開到浦口不再前進,就是為了促進南北和局。而和談的基礎是嶽州歸湖南,荊襄歸湖北,各守疆土,兩不侵犯,並不是不能達到的。最後他說軍人應當服從總統,而總統從來就是主和的,所以主和就是服從總統。他的結論有兩途:“或罷兵,或殺玉祥以謝天下。”

馮玉祥此舉當然是主和派的安排,以打亂主戰派對湖南進攻的步驟,因為武穴處於湖北與江西之間,全的行動對主戰派的第一、第二兩路軍都有影響。據說這是陸建章在幕後策劃的,陸並且還有突襲安徽、趕走倪嗣衝的計劃。倪在安徽並不得人心,趕走了倪,陸就可取倪而代,如此一來,安徽加入長江三督的陣營,津浦南段全在主和派掌握中,力量就大了。

段祺瑞對於馮玉祥突然主和極為震動,因此把一切憤怒都集中到馮國璋身上,決心要搞一次軍事政變以驅馮下台。可是由於皖係的兵力都調赴南方,所以手中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支持他的計劃,因此便派其親信智囊徐樹錚,以“接洽國防”為借口,前赴東北找張作霖,企圖說動張作霖調派他的奉軍入關,來執行驅馮計劃。

皖係叫戰,直係叫和,雙方遂在這一論爭上大作文章。皖係說:“能戰始能言和,應該以戰迫和”。直係說:“和以示誠意,以和為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再戰才能氣壯”。其實主和派是對付段,主戰派則是對付馮。並不是真的要和,或是要戰,而是新的“府院之爭”。

北洋派在袁稱帝時已經分裂,不過那時的分裂,隻是對袁,也可說是袁的眾叛親離。到了張勳複辟後,北洋派的分裂才告表麵化,張勳複辟,段祺瑞誓師討伐還不是真正分裂,到了直係、皖係各走極端時,才是北洋派的正式分裂。

對馮國璋來說,自袁世凱死後就開始做新華宮的美夢,然而當他如願已償時,才逐漸地體會到輝煌壯麗的公府和大總統這個頭銜,並不是理想中的人間仙境,他所身受的痛苦,正是過去黎所受的。他和黎一樣,都是段內閣的蓋印機器。

當他在11月20日批準段祺瑞的智囊徐樹錚辭去陸軍部次長時,徐卻在天津搞風搞雨,把曹錕從直係四督巧電中拉出來否認。而張作霖組織所謂的秦、晉、皖、奉大聯盟,據說也是徐樹錚的策劃,這個督軍大聯盟,好像又是督軍團再版。

日本公使來見馮國璋,放出威脅口吻,他說:“中國局勢正麵臨極大困難,內閣不可更動,一更動必定有大亂子”。在段祺瑞內外交困的時候,他的日本支持者迫不及待地也跳到前台來了。